(檳城10日訊)卅多年前華社推動的“多說華語少說方言”運動,導致我國今天令人感嘆的方言式微,而今天的老唱片收藏家也在感嘆,當年臺灣政府推動華語的政策,也扼阻了曾經風靡東南亞的廈語電影、廈語歌舞劇和廈語歌曲的發展。
臺灣台北林口的六禾音樂故事館館長陳明章蒞訪檳城,駐足在檳城黑膠唱片收藏家周達添家裡,帶來了這幾天收藏家聚首交流的熱烈場面。
ADVERTISEMENT
本地閩南語專家謝清祥(80歲)獻給遠道而來的陳明章當年的廈語歌舞戲劇演出的宣傳單張,以及宣傳小冊子,並向記者道出了心中的遺憾。
他說,大約於1953開始,東南亞各國華人社會開始出現唱南音的中國泉州古裝電影,這股南音電影潮流到了1957年演變為廈語時裝歌舞劇電影。
正當廈語電影的風靡程度達到高峰時,1949年扺達臺灣的中國國民黨領導層組織新政府,在站穩腳跟之後推動華語政策,扼阻了廈語電影發展,以致連依附電影存在的廈語歌舞的發展也一併扼殺了。
到了1963年,檳城的戲院不再放映廈語電影。後來臺灣解禁方言電影,臺語歌仔戲電視連續劇才於上世紀80年代席捲檳城。
謝清祥:廈語電影沒在香港上映
謝清祥說,當年香港電影業發達,總共拍攝了兩百多部廈語電影,由於香港是強勢的粵語社會,沒有一部廈語電影在香港上映,所有廈語電影主要在臺灣上映,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國華埠,也是香港廈語電影的市場。
粵語電影后來居上的崛起,並於1959年風靡程度超越華語電影,也是廈語電影沒落的其中一個因素吧!以市面上主要講“福建話”的檳城來說,在粵語電影風行的年代,也被黃飛鴻系列電影淹沒了。
在廈語電影風靡的年代,隨電影一起創作的廈語電影主題曲也風靡東南亞華人社會,其唱片成為黑膠唱片收藏家的收藏品。
另一方面,廈語電影明星和歌星,還有臺灣廈語歌舞劇團也隨廈語電影流行的風潮,在東南亞各埠有了很大的巡迴演出市場。
其中一名本地人熟悉的廈語歌舞明星是莊雪芳。她出生於怡保,在新加坡長大,曾經在檳城的大世界遊樂場歌臺演唱廈語歌和臺語歌。
周達添收藏逾6萬張黑膠唱片
周達添在檳城家裡的樓上和樓下收藏了超過6萬張黑膠唱片。他在臺灣桃園的住家另有大量黑膠唱片收藏。
星洲日報記者於廿多年前專訪他時,1張原價15令吉的蔡琴專輯老黑膠唱片能夠賣到一百多令吉,已是很好的收藏品價格。
可是,五六年前捲起的黑膠唱片旋風,卻把這張蔡琴專輯的價格抬高到2500令吉左右。
他在架子上抽出一張1986年面市的鳳飛飛專輯,早年他一共買了48張,其中大部分尚未開封,目前價格已喊到2000令吉。
由於當年流行的老歌黑膠唱片都是絕版珍品,收藏品價格還會一再飆升;以致它不只能夠提供音樂愛好者更佳的音質享受,也是良好的保值品。
陳明章:年輕收藏家逐漸增加
陳明章過去經常來檳城淘寶,蒐集東南亞版本的黑膠唱片。
近年來很少歌星出唱片,收藏家年齡層卻有下降之勢,年輕一輩的收藏家逐漸增加。他已有5年沒到檳城,這次的到來是要見見老朋友,同時淘一些收藏品。
他以本身為例說,當一名愛歌聽歌者,購買的唱片越來越多,會成為唱片收藏家。
可是,很少唱片收藏家會成為研究歌唱文化的學者,一般上學者不收藏唱片。每一首歌,每一個歌手背後都會有動人的故事,他希望多蒐集一些實物供學者作為參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