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鳥憧憬鳥巢外的花花世界,卻無視自己羽翼未豐,任性離巢出走的下場,很多時候是遍體鱗傷。
人也一樣,未及獨立的年齡、心智和經濟條件,便握緊拳頭高嚷要自由、要自主,但實際他們的自理能力以及處世應變機能,和我創造財富的能力一樣低。
ADVERTISEMENT
在這行20多年,我目睹和採訪過形形色色的離家出走案,從家長求助議員登報尋人,拓展至現在通過社交媒體佈下天羅地網,劇情大同小異,角色易人而演而已。
剖析原因,除了家庭生活一地雞毛,現今還加外界誘惑“一推一拉”,造成很多雛鳥偷偷離巢。少子化和網絡發達的趨勢,對青少年產生巨大的外在影響;而內在因素,是父母與孩子有太多的誤解和摩擦所致。
老一輩的父母不善言辭、不假辭色,不探討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孩子之間築起越來越大的代溝。這一代的父母,對孩子管教太嚴、要求太高,干預和壓榨了孩子的私人空間,又或是小心翼翼太過討好孩子,兩種父母都不容易和孩子建立慎密的情感鏈接。
繁重的課業和學術競爭對孩子造成壓力,在我周圍,就有孩子處在叛逆期,動輒以出走甚至自殺要挾父母的例子,令家長憔悴心累。
而威南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許荔儀失聯案,讓我再一次看到為人父母的心焦無助而鼻酸。或許,這個時代的人已經不習慣與人對視,父母沒有看到孩子眼中的不耐煩,孩子則看不見父母的汗水和淚水。
許荔儀已經成年,聲稱想要自己單獨在外面打工養活自己,換言之,她想要獨立自主。這是部分人成長的階段和過程,有人迫不及待摔開父母的手,有人終其一生依附在父母的臂膀下,不願長大,這些都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
而令許荔儀的父母傷心的是她斷切音訊,下落不明。其實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也無需與家人斷切聯繫,因為社會複雜“糖衣”陷阱四伏,家長擔心孩子被“賣豬仔”、被拐帶,受到不人道對待。
當楊素漢泣說“希望她報平安,回到我的身邊”,我很鼻酸。多年在外生活吃雜飯餬口的人,總想回到家裡吃一碗媽媽牌愛心飯,和媽媽聊天敘家常,有家才有報平安的對象。
每個家庭成員的需求都應該被重視,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如果你能憐憫所有孤苦的群體和流浪貓狗,怎能無視父母的眼淚。
打個電話,報個平安,並不難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