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居槟城的日本人约有3000名,其中过半是第二家园计划的移居者;其实,日本人早在战前的十九世纪就已经踏足槟榔屿。

日本街、日本横街(Lebuh Cintra)和日本新路(Lorong Kampung Malabar)的路名都是始于1880年陆续在乔治市落脚的日本人,留下的印记。
ADVERTISEMENT
那时日本处于明治天皇统治时期,国内迅速工业化,面临人口过剩、经济问题,同时受到南进论等因素影响。日本人开始结群到世界各地包括南洋。英殖民时期的槟城港口繁盛,1890年至1920年间,到槟城的日本人有超过一半是来自贫困的九州岛原和天草。

梁超明:日本人娱乐业最兴旺
槟城导游公会主席兼历史研究员梁超明说,日本人1880年起在槟城从事的行业中,娱乐业是最为兴旺的其中之一。娱乐业涵盖性交易、电影院和照相馆。
“艺妓和娼妓的图像在槟城旧明信片十分常见,可谓相当有代表性。”

槟城是许多水手和商人停靠的港口城市,性服务成了一门火红的生意,港口不远的地区形成红灯区。除了以日本人妓院为主的日本街和日本横街,与之交叉的新街则有华人娼妓。
1910年统计207日本人过半当娼
在日本横街和周边的红灯区有超过20家日本人妓院。据1910年的统计,207名在槟城的日本人当中,有超过一半,即126人是娼妓。

她们被称为Karayuki-San,按字面义是指“唐行之人”,即前往唐朝(中国)的人。当时日本人远行就是去唐朝。后来演变为专指到南洋卖身的女子,也有“南洋姐”之称。
“她们大部分是被人口贩子拐骗到南洋卖身,拼命赚钱还债,把钱汇回乡,为日本经济做出贡献。但在她们回到日本后,却遭到歧视和唾弃。有的则因为感到羞愧而不敢回去,死后被葬在比南利路的日本人坟墓。”

位于日本九州岛原市天如塔见证了这段历史。那是一名日本僧人在1906年途经东南亚前往印度时,受南洋姐之托,把捐款带回岛原建造塔寺。从石柱可见到捐赠者的名字、金额和工作地“槟城”。
英殖民政府于1920年取缔妓院,娼妓活动转为地下化。据说,当时妓院留下的痕迹,仍可从建筑的窗子辨识出来。妓院的窗改装得特别大,以便妓女透过窗口招客。不过,经过大部分都被整修过的店屋,似乎越来越难找到有关痕迹。

“槟城日本人的故事”4场次
槟城导游协会(PTGA)和马日协会(Malaysian Japanese Society)联办“槟城日本人的故事”讲课与导览活动,共举办中、日、英文共4个场次,为大家介绍战前日本人在槟城的活动和居住地。此活动获得乔治市世遗机构(GTWHI)支持。
主讲人梁超明带领参与者到日本街、日本横街、日本新路、牛干冬和槟榔律,寻找战前日本人的足迹。

他说,“Lebuh Cintra”从牛干冬到新街的路段属于日本人比较早期的落脚处,所以该称为“日本街”,而不是“日本横街”。“横街”指小路,从新街至汕头街那段才应该称为“日本横街”,因为那是日本人比较后期的活动延伸之处。
Osakaya杂货店受欢迎
走在日本横街,仍可以见到一些西药行、理发院。梁超明说,日本人在那里开西药行卖的药比洋人卖的便宜。除此之外,槟榔律门牌230和232号(现锡克庙旁)有一家卖日本货的Osakaya杂货店,是人们采买日本货的商店,相当受欢迎,当时的日本货以便宜著称。


“日本人也在槟城经营牙医和一般诊所、酒店、旅馆、戏院、照相馆等。从1920年起第二波到马来半岛的日本人则主要从事渔业、船务、种植和采矿,他们带来了相关技术,在槟城主要从事渔业。”
接近二战旅馆成间谍据点
梁超明说,接近二战期间,日本人在槟城的间谍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其中一些旅馆也成为据点。

在日本新路就有一个铁线艺术作品,描述20世纪初附近一带出现了相机商店,店家也被怀疑从事间谍行动。
梁超明对此有异议,认为如此描绘未免以偏概全,抹杀二战前日本人在槟城的贡献。他之所以把“日本人的故事”导览内容定在1880年至1941年,就是为了区分战前落脚南洋的日本人,以及发动军事侵略的日本人。两者的使命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尽管如此,寻找代罪羔羊总是人类的习性。1930年代,槟城受中国抗战的影响,开始出现反日情绪,日本人从那时开始撤离。二战爆发初期,约70名未撤离的日本人被英国警察逮捕入狱,直到英国人离去后才被释放;有些则成了日本军事侵略的合作者。
1915年成立槟城日本人协会
除了建筑和路名,成立于1915年的槟城日本人协会如今仍活跃于此地。它是新马25个日本人协会和俱乐部当中最早期成立的单位之一。

梁超明说,著名街头美食红豆冰也是日本人的发明,于1869年首次在横滨出现,台湾剉冰也有渊源关系,共同点是有红豆。
“从受欢迎的日本盆舞节、夜来祭,到空手道、跆拳道等,处处可见日本人对我们的影响。”
他说,槟城是个集合多元社群的地方,除了三大民族,还有许多族群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是很美好的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1日讯)原定于今日开始生效的商家禁止公开展示香烟和电子烟产品政策虽然再被推迟,但一些咖啡店业者经过数个月的“教育期”,已对政府这项政策非常了解,也表明肯定会配合,包括会改装置放香烟的玻璃柜、贴上黑膜等,以便达到政府的标准。
这项政策原定去年10月1日生效,之后被展延至今年4月1日,而卫生部3月24日再发文告指原订于4月1日生效的禁令不会立即全面执行,而是会逐步实施,最终目标是在10月1日之前全面落实。
相比数个月前商家对这项政策一头雾水,如今商家们的态度已经更加积极和明确。虽然政策再次被推迟,商家们表示,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也会提前着手进行相关的店铺调整。
五条路6222咖啡店业者黄志雄接受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访问时说,他从报纸上得知政府已推迟这项政策,尽管如此,他觉得有必要提早做准备,以确保一旦政策正式生效时,能够迅速且顺利地符合要求。
对香烟销量影响不大
“卫生部说政策展延至10月1日之前,但没说一个日期,所以最好还是提前准备。”

他说,店内摆放香烟的展示柜已无法再更动位置,因此,他已向香烟公司销售员建议在玻璃柜贴上黑膜即可。
“这样一来,香烟就不再会显露出来,避免了公开展示的情况,从而符合政府的规定。”
他也认为,政府这项措施不会显著影响香烟的销路,因为他们的生意大多依赖熟客,而熟客通常是有固定需求的。
“他们已经习惯在这里购买香烟,不管展示柜如何调整,买香烟的人依然会买。”

他强调,虽然咖啡店有卖烟,但还是禁止顾客在店内抽烟。
业者蔡珍惹:
布帘遮香烟 不如改黑色柜
老世界咖啡店业者蔡珍惹说,之前香烟公司销售员曾建议用布帘遮挡香烟,但她觉得这个方法并不理想。

“布容易裂开,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损坏,而且每次售出一盒香烟都需要掀开布,操作起来对我们来说非常麻烦。”

因此,她表示更倾向于寻找更稳定且便捷的解决方案,比如直接把柜子玻璃改为黑色,这样既可以避免香烟被展示,也能避免布遮挡容易损坏和操作繁琐的问题。
其店内也按照法令,设置咖啡店内禁止抽烟及禁止18岁以下者吸烟及买烟的告示牌。
业者薛婉丽:
太麻烦 早就不卖了
市区东安咖啡店业者薛婉丽说,在咖啡店售卖香烟需要申请执照,而且有很多相关条例必须遵守。因此,她在约6年前就决定不再在咖啡店销售香烟。
“当时考虑到这些规定逐渐严格,再加上香烟价格越来越高,(商家已经)没什么赚头,干脆停止售卖香烟。”

她提到,虽然停止卖烟后店铺的收入略有减少,但从长远来看,减少了许多麻烦,也让她可以更加专注于咖啡和餐饮服务。
她也在店内显眼处挂上很多幅禁止抽烟的告示牌,提醒顾客必须遵守公共健康规范。

一名不愿具名的杂货店业者则说,售卖一包香烟才赚50仙,利润非常微薄。
他觉得现代的年轻人更多是在手机和电脑上消磨时间,对吸烟的兴趣明显减少,这也是好事一桩,证明很多人更注重健康生活方式。

分阶段执法 10月前全面落实
2024年公共卫生烟草与吸烟管制法令(852法令)阐明,香烟和电子烟经销商禁止公开销售,包括如果放在货架子,也必须使用有遮盖的货架或橱柜。
根据卫生部的文告,这项禁令将涉及全国超过5万1000个商家,而卫生部将继续与零售商密切合作,确保安装的封闭式橱柜符合技术规格。
卫生部预计这项分阶段执法行动会在今年10月1日前全面完成。
根据法令,违反此禁令的个人可被处以500至3万令吉罚款,而公司则可能被处以最高30万令吉罚款或入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