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送大宝去幼儿园后,我带小宝来海边吹风。
里卡士海湾,是我常常去的海边,那里有很漂亮的树,有步道散步和骑脚车,也有孩子们放电的游乐园,满地的落叶和枯枝更是孩子们的最爱!
ADVERTISEMENT
晨风微微,蔚蓝的天,碧蓝的海,疗愈的海浪声,这都是我爱上这里的原因。
且慢,石泥扶道怎么会有饮料杯?往前一望,海滩上布满食物塑料袋、铝罐、食物残余,岸边的大石缝里头,还困着塑料袋和塑料瓶,垃圾无所不在……
这么美丽的海滨,为何人享受了自然美景,却可以任意把垃圾留下?
是,海滩上每天都有清理人员在清理,数不清的黑色垃圾袋,等待垃圾车的到来。为何举手之劳把垃圾带走的义务,无法在心中扎根?
我们的公民教育,停留在课本,却无法贯彻日常生活。
最近去台湾旅行,带孩子去海洋公园,用餐后我带着孩子们正要离开,先生问,“你就这么走了吗?”
我望了身后满桌子的狼藉,惭愧地伸了舌头。我忘了,这不是马来西亚,食用餐后能站起来离开,因为服务员会收盘子和清理。
在台湾,人人都自发地收拾桌子,把剩食、纸杯、食物袋子等分类丢掉,另有位子摆放餐盘。
多亏先生细心的提醒,不然我还真想大摇大摆地离开。孩子们抢着帮忙丢垃圾去分类桶,仿佛是一次丢球比赛,事后大家快乐地往游乐园冲去。
镜头转回来里卡士海边。我和孩子逗留了一小时多,就沿着步道跑回车,恰好麦当劳在和我挥手,我就在想,天气这么热,喝杯咖啡休息再走。
点了经典芝士蛋糕给孩子,拿铁留给自己,友善的员工送了一杯冰牛奶给孩子,孩子乐得欢呼,乖乖坐下来吃。用餐完毕,孩子自发性地拿纸巾擦刚刚不小心倒奶的桌面,再把纸杯和餐具放在托盘,朝垃圾桶的方向走去。
看着孩子的身影,我突然发现,3岁的孩子何时长大了?原来,孩子都在观察,以身作则的影响远比唠叨的言语,来得更有效。
公民教育从来不该停留在枯燥的课本,从以身作则开始,让孩子们在日常中实践,养成一生的习惯,那么世界更美好的理想,将离我们不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把孩子们送去学校后,时间约七点半,我在想着要去咖啡厅看海景用餐,还是回家吃了,准备午餐,才出来采购?
虽然包包里早已装着早餐,但我想了想,还是往家的方向驶去。孩子们的学校离住家很近,开车只需十分钟。
回到家,我把包包里的白色便当盒取出,先去厨房泡一杯甜菜根麦片。加了甜菜根的粉红热饮,色泽迷人,好暖肚。我坐在餐桌上,开始吃早餐。
今天的早餐是大宝最爱的法式吐司,将前天做的麦片吐司,泡在加了牛奶的蛋液,在锅子煎一煎,就有诱人的香味了,连坚持只吃巧克力面包的小宝也买单。
法式吐司外脆内软,即使不沾蜂蜜,也很好吃。早餐吃完后,我坐在灰色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蓝天,心头有一丝撇不去的纳闷感。
小宝今年五岁,本来就是调皮活泼的孩子,最近他总是把“干嘛”挂在嘴边,听了几天,我都快受不了。
“干嘛啦你?”
“干嘛要这样?干嘛干嘛!”
无论是善意提醒,还是严肃的对话,他都毫不客气地回应“干嘛”,事后还要吐舌头扮鬼脸。我曾和他认真说,干嘛这两个字很粗鲁,听者不爽,要么就以“为什么”来取代,要么就不说。
当然,我的话没有被他听进去。
几天前,他把纸张散落在桌上,地上,看到家里乱糟糟,我强忍心中的不爽,请他清理。他不屑地回复干嘛啦,继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直到睡前还无动于衷。
我加重语气,指示他清理才能进房。他瞪着我说,说“干嘛啦你”。
“别再和我说干嘛!干嘛干嘛!难听到爆!再不收拾,就要罚站!”我几乎咆哮。
他这才乖乖地收拾,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绕在心头的烦躁赶不走,还是动动手做菜,要是再听到那两个字,见机行事好了。
中午,接孩子们回家,一如往常,小宝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干嘛啦”再次登场。
“干嘛你?干嘛干嘛!不要讲话了!”
“你干嘛骂人?你干嘛?你到底要干嘛!”我忍无可忍,以牙还牙,反正好说也没用,以“干嘛”回应他,让他感觉一下,听到这话的感受。
我们就这样,“干嘛”对方数回合,气得脸热乎乎,彼此不让步。
大宝看情势不对劲,她过来轻轻拍我的后背,说:“妈妈,下次弟弟如果说干嘛,你试试看不要理他。让他自己说就好了。等他冷静下来,我写一封信给他,他一定会找你念信,这样你们就会好回了。”
大宝善解人意,总是在我情绪卡关时,说出温暖的话。我用力点点头,衷心感谢她的点子。
果然,当我不给任何反应,小宝的干嘛出场次数,逐渐减少了。平日,载送他们上学的途中,我也绞尽脑汁,以故事包装“干嘛”的道理,小宝也慢慢理解,干嘛很粗俗。当他要说那两个字,我立刻请他说“为什么”。
“干嘛啦干嘛”,也许还会持续多一些日子,但没关系,我有的是耐性和坚持。当他听我重复了数百次的“为什么”,会被母亲的用心良苦感化?我相信,这一天将会到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