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振漢華小 |
目前學生人數:不到50名 |
創辦年份:1911年 |
強項/特點:雖然振漢華小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不過董家教三機構卻從不放棄,積極為振漢華小塑造學校品牌、形象,讓微型華小的學生也能有機會走出鄉區,登上大舞臺,其中廿四節令鼓就是振漢華小的品牌之一,也是全玻10所華小,唯一有廿四節令鼓的小學。 |
歷經百年滄桑的雙弄港口振漢華小,因年輕人外流,生育力也降低,導致學生人數從最輝煌的數百名學生,減至如今僅剩不到50名學生,當中有約20%是非華裔生,即便加上學前教育班的五、六歲孩子,全校學生也不足百人。
儘管如此,董事部和家教協會成員仍積極配合校方推動校務,以確保這所位於小漁村的微型華小,不會受到忽略,學生也不會因缺乏參與校外活動的機會,而失去競爭能力。
ADVERTISEMENT
玻州華小唯一廿四節令鼓隊
因此,前任校長梁詠湘與家協主席張慧琳及其他家協成員商議,想要塑造一個專門屬於振漢華小的獨家品牌,最終於2017年決定把該校師生剛認識、接觸不足一年的廿四節令鼓,註冊成為振漢華小的課外活動之一,也列為振漢華小的學校特色品牌,同時推動中華文化傳承。
振漢華小是全玻10所華小當中,唯一設有廿四節令鼓隊的小學。
幕後推手梁詠湘早前受訪時說,這個品牌也是這所微型華小學生有機會走出鄉區,登上大舞臺,面向群眾的大好機會。
越源於北野鼓下鄉培訓營
振漢華小廿四節令鼓隊的起源,就得從該校的課外活動副校長林秋韻所結下的緣開始說起……
北野鼓藝術總監鄭洲升教練於2016年,有意舉行下鄉擊鼓培訓營,通過林秋韻瞭解鄉區學校的情況,後者建議可選擇振漢華小為活動的其中一所學校後,得到正面迴響,鄭洲升就與覺奏感打擊學院創辦人唐勇豪教練安排3天2夜的“覺響漁稻擊鼓培訓營”,展開別開生面的下鄉服務活動。
儘管如此,校方卻面對缺鼓的問題,梁詠湘得悉吉打循然華小廿四節令鼓隊有舊鼓,遂要求送給振漢華小,由時任家協主席郭泉安幫忙載回學校,居民義務幫忙油漆、修補,讓學生能在下鄉服務營,用上這12個二手鼓來學習,同時也開啟了振漢華小師生正式成立廿四節令鼓隊的新篇章。
林秋韻說,當年她還未升任課外活動副校長,隔年原任副校長調職到其他學校後,由她接任空缺,那時考慮到學生人數不多,校方又在機緣巧合之下,對廿四節令鼓有了基本的認識,所以就決定把這項文化,納入學校的課外活動團體之下。
“課外活動分為三大範疇,即制服團體、俱樂部或學會、體育,附屬選項當中,廿四節令鼓並未是教育部的課外活動團體正規選項,最終我們只好把它列在‘文化團體’選項之下。”
她解釋,俱樂部或學會選項之下,已把醒獅團列入選項之一,可惜全國有多所中小學都成立廿四節令鼓隊,卻未獲得教育部批准列為課外活動獨立選項,有點遺憾。
“我真心希望有一天,二十四節令鼓能獲得教育部承認,成為課外活動的獨立選項,畢竟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值得推廣。”
玻州教育局(學生才藝發掘)助理局長兼課外活動組主任伊絲娃妮於去年,代表玻州教育局長出席“覺奏印記”表演之夜,籌募振漢華小二十四節令鼓活動基金演出時也說,玻州教育局將全力支持振漢華小,乃至於州內其他學校的師生,也積極推動這項文化活動。
“與其說二十四節令鼓是華裔文化活動,更適合將之視作大馬文化,二十四節令鼓可讓學生學到的,不只是節奏感和打鼓,同時也學習中華文化,並培養紀律及團隊等精神,值得鼓勵推動。”
張慧琳:董家協教師教練支持
家教協會主席張慧琳坦言,該校廿四節令鼓隊成立至今,都獲得董家協成員、教師和教練在各方面的支持,讓這個鼓隊茁壯成長,看到更具規模性的發展。
她說,成立初期,廿四節令鼓隊除了缺鼓問題,校方也面對資金問題,所幸在舉辦首次培訓營時,獲得吉玻雙弄清龍宮副主席莊振源答允撥款1000令吉,納為活動經費。
她補充,儘管如此,董家教也省著花費,確保錢都花在刀口之上,以免入不敷出。
令她動容的是,自從正式成立廿四節令鼓隊後,為了維持隊員的表現水平,教練在過去都願意義務教學。
不過,她說,振漢華小家協仍會象徵式補貼教練的車馬費,有時一些熱心的家協理事也會主動到火車站,載送專程從大山腳到來的教練。
“學生有外出演出的機會,家協理事也願意協助載送,甚至自掏腰包資助隊服,所以細述二十四節令鼓的成立過程、點滴,著實走來並不容易。”
需培訓資金 修復鼓具
張慧琳說,二十四節令鼓隊仍需一筆資金,作為日後的培訓班及假期培訓營經費,同時也需長期聘請教練,以提升鼓手的技巧,而且在冠病疫情期間,節令鼓也停用了2年,需一筆維修費修復破損處。
“慶幸的是,覺奏感打擊樂團去年底連同北野鼓,展開全國巡演交流活動,其中一站選在振漢華小,也讓我們家的二十四節令鼓隊一同演出,這不僅是促進鼓隊的表現,也讓公眾進一步認識二十四節令鼓。”
“更重要的是,‘覺奏印記’表演之夜更為學校的鼓隊籌得一筆活動經費,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林婉嬋:開放低年級學生加入
除了面對經費問題,振漢華小二十四節令鼓隊也面對學生人數日漸減少的情況。
校長林婉嬋說,儘管二十四節令鼓是學校的課外活動之一,可是作為微型華小,學生人數原本就不多,原本只有四至六年級生參加的課外活動,為了湊足人數,加上低年組學生對鼓隊的興趣,校方也同意開放給二、三年級生加入。
她笑言,別看這些低年組的學生年紀小小,在演出時一點也不遜色於學長姐,所以從小訓練他們也是好事,至少確保有接班人。
“而且,二十四節令鼓隊成立6年餘以來,栽培了無數學生,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團體,加強學生的紀律和膽量,以確保二十四節令鼓隊能長久發展下去。”
全校一半學生組成鼓隊
林秋韻補充,今年終於湊足24名隊員,算一算也是全校半數學生加入,才能組成的鼓隊,萬一六年級生畢業後,接下來的學生來源不多,那么日後也難免擔心會青黃不接。
她說,如果以低年級生的體格來看,一般上並不適合參加二十四節令鼓,不過只要他們有節奏感,校方和教練也會接受。
“可是,在振漢華小就沒這個選擇,我們只能全數接受,否則無法填滿鼓隊人數。”
友族隊員表現最強
值得一提的是,振漢華小廿四節令鼓隊目前有4名非華裔隊員,林秋韻說,六年級的愛努是24名隊友之中,表現最強的隊員。
愛努受訪時說,她在三年級時看到學長們的演出,就開始對二十四節令鼓感興趣,雖然這是中華文化,但是父母也很支持她,也會常到學校來看她表演。
另外,三年級的張凱鴻自二年級加入二十四節令鼓,當時老師發現他對節奏感的掌握,就鼓勵他加入,一年後已看到不錯的表現。
顧問老師擊鼓“兼任”指導
由於經費不足,顧問老師不再只是“顧”與“問”的角色而已,她們也願意挑起大樑,和學生一起學擊鼓,方便教練不在時可給學生指導。
振漢華小二十四節令鼓目前有2名顧問老師即林琴娟和黃淑麗,其中林琴娟是陪著二十四節令鼓成長的老師,在“覺響漁稻擊鼓培訓營”時也和其他4名老師沈慧敏、羅雪憶、張玉芬和黃彥香一起學擊鼓,不過她們4人已先後調到其他學校執教。
林琴娟:陪著學生成長
林琴娟原本是紅新月會顧問老師,在這個制服團體停辦以後,她就轉帶二十四節令鼓隊。
她坦言自己原本對二十四節令鼓並沒興趣,不過願意接受挑戰,也花了很長時間才掌握擊鼓基礎,對她來說,這是陪著學生成長的機會。
她說,除了擊鼓練習,她們也會帶學生跟隨教練的安排,到多個地方觀摩巡演,從中觀摩其他隊伍的打法,也收集演出上贈送的書籍來進一步認識鼓法。
“我們也會錄製教練的鼓法,反覆播放視頻來練習。”
家長相約跨州支持
林琴娟說,在後疫情時期全面開放以來,振漢華小二十四節令鼓的校外演出也日漸增加,單是今年5月、6月,就有著一系列表演活動,甚至有機會到檳城大山腳表演,吸取經驗。
“學生家長都很支持,有些還會一起約好開車或共乘巴士,到演出地點去給孩子們打氣,這就是二十四節令鼓走得更遠的動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