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僑南小學 |
學生人數:493人(2023年統計) |
成立年份:1934 |
特色:由泰國一批為了繼續母語教育的創校人和師生,南移至檳城所興辦的學校。後來,成為亞依淡、壟尾一帶居民就讀的學校,多年來學生人數穩定。 |
僑南小學最初校址在亞依淡甘榜峇魯
校名是一所學校的珍貴寶藏,它也許記載著辦校的起源、辦學者來處、願景或某個事件。我國有不少以“僑”命名的學校,那是先賢早期遷移史的印記。
ADVERTISEMENT
成立於1934年的僑南小學,校名“僑南”二字記載了創校典故。來自泰國董裡(Trang)的一群師生,為了延續華文教育而南遷至檳城,繼續求學之路。
1933年,泰國政府實施強制教育條例,規定學校每週教授泰語課25個小時,引起泰國華社的強烈反對。其後也陸續實施多項限制華校發展的政策。從1933年至1935年間,共有300所華校因不符合條規而停辦,不利於當地華教發展。
在這樣大背景下,一批來自董裡的辦學者成立了教育委員會,成員包括歐文華、陳清貴、陳怡茅、王登權和呂振祥。20多名學生在新華學校校長柯思澤的率領下,到檳城接受華文教育。這便是“僑南”的典故。
學校最初的校址在亞依淡甘榜峇魯。為了讓學生畢業後能升上大英義、鍾靈和檳華中學,僑南的學生接受母語教育的同時,也接受英文教育。
1946年成立董事會
隨著學校人數日益增加,創始人獻出一塊靠近肥皂廠的空地,作為興建校舍用途。1946年,董事會正式成立及註冊,當時的董事會成員包括謝平林、周樹建、陳企家、王澤裕及何琴源,學校建於壟尾區。1953年,該校成為政府半津貼學校,獨立後接受政府全津貼。當時學生人數約400人。
壟尾的校舍因不敷使用,於是在1961年跟位於天德園弄浪河邊的平民學校合併為僑南分校。1965年,壟尾本校因學生人數減少而被教育局下令關閉,學生遷往分校就讀,分校則改名為僑南小學。
使用超過50年的校舍陳舊,該校董事長丹斯里林玉唐爭取到校舍隔壁的空地建新校舍。2016年,該校新校舍正式啟用,使用至今。
雙班制令不少家長卻步
目前全校有493名學生,37名教職員及9名職員。雖面對區內其他5所學校的競爭,僑南的學生人數穩定,多年來都維持在400至500人左右。
目前校舍共有10間課室,開設18班,所以分為上、下午的雙班制。這成了該校的挑戰之一,因為雙班制導致不少原本打算報讀僑南的學生家長卻步,轉向單班制學校。
該校董事會在建造新校舍時,已在頂樓預留加蓋課室的結構,計劃增加課室應付需求。與此同時,也將藉由9月16日舉辦的“星洲情義嘉年華”籌募提升學校精明設備,增設智能一體機的經費。
學生大多來自發林 壟尾區
僑南小學校長吳翠萍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說,發林和壟尾地區的居民是該校學生主要來源。
“我們有不少學生來自B40家庭,很幸運地受到社會人士的關心,經常有非政府組織、個人或議員贈送校服、上課用品或糧食等,惠及學生。”
她說,為了讓學生自小就有機會接觸各領域,培養併發掘孩子各方面的才能,校方提供多樣課外活動供學生選擇。除了制服團體,也著重表演和體育項目,設有武術、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戰鼓、舞蹈和籃球等。
2017年成立醒獅團
學校在2017年成立醒獅團,曾在校、內外表演,目前有20至30為成員,每逢周練習。
她說,該校在表演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戰鼓團曾受邀到檳城廟會表演。此外,學生在即席演講和演說方面獲得多個獎項,還前往中國參賽,表現優異。
開辦奧林匹克數學班
“在學校的有蓋籃球場建成後,校方開始積極推動籃球項目,訓練球隊。今年5月也開辦奧林匹克數學班,意外地反應良好,已開設3班。”
推出多項課外活動,要獲得家長認同並不容易。但經一段時間的說明,家長也逐漸瞭解並接受。雖然很多項目仍在起步,但她相信只要扎穩腳步耕耘,必能看見成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