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2:32pm 21/05/2023 882点阅

方言

多讲家乡话

大山脚韩江公会

方言

多讲家乡话

大山脚韩江公会

马良生:籍贯方言渐没落 父母在家多说家乡话

马良生:籍贯方言渐没落 父母在家多说家乡话
贵宾们与大山脚韩江公会同仁一起高唱生日歌,祝贺韩江公会95周年纪念。(林昇春摄)

(大山脚21日讯)会长拿督斯里马良生说,我国各籍贯的已逐渐被华语所代替而没落,希望为人父母者在家多以方言跟孩子沟通。

他说,有些乡团如今也开始成立方言班,教导年轻人和小孩方言。

ADVERTISEMENT

马良生昨晚在大山脚韩江公会庆祝成立95周年、青年团47周年暨妇女组17周年纪念联欢晚宴说,令华社感到振奋的是,联邦团结政府今年也首次资助63所独中,希望祖籍国中国能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或助学金名额,给经济条件比较差的独中生进入中国大学就读。

大会也分别捐助3万令吉给日新独中建音乐楼基金,以及1万5000令吉给该校。

马良生:籍贯方言渐没落 父母在家多说家乡话
拿督陈睦来(左一起)移交模拟支票给拿督王振祥及王桢文校长(右二)后,与马良生(中)及拿督王德恭(右一)合照。(林昇春摄)
王国山:活化大山脚市区旧街场

大山脚福德正神会副理事长拿督斯里王国山说,该会努力推动经济、活化大山脚市区旧街场,以加强大山脚的旅游条件。

“旅客来到伯公埕美食街,除了可享用美食,也可拍照打卡,这是福德正神会为州内旅游献一分力。”

马潮联会署理总会长拿督斯里黄智绪说,我国华教一直处于刀锋浪尖,希望华社关注华小师资问题的同时,也要稳住中学华文师资来源。

周游斌:潮籍人筚路蓝缕贡献多

中国驻槟城总领事周游斌说,几百年来,马来西亚的潮籍人筚路蓝缕,不懈奋斗,不仅自身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马来西亚华人身处中马交流合作的最前沿,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是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章瑛:槟少数拥非伊事务委会

槟州社会发展及非伊斯兰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席兼巴东拉浪区州议员章瑛代表槟州首长曹观友出席时说,槟州除了硬体设施建设,也是少数拥有非伊斯兰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州属。

“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促进槟城伊斯兰以外的宗教事务管理的发展,制定相关规划及政策来帮助州内的非伊斯兰宗教团体,帮助解决与槟州非穆斯林宗教事务有关的问题,并促进槟州社会的宗教和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4:18pm 17/03/2025 591点阅
软手段代替硬价值 槟客青团趣味相声推广客家话

(槟城16日讯)与其把讲方言视为沉重的民族使命,不如让它成为富有趣味的活动,用“软”的手段,代替“硬”的价值,让讲方言这回事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槟州客家公会青年团啼声初试,在刚过去的2025年槟城庙会首次公开表演相声,希望以生动的方式引起大家对客语的兴趣,积极推广客语。

槟州客家公会青年团呈献的客家相声在2025年槟城庙会首次登场。右起是游思铭和青年团副团长陈顺香。
游思铭:强迫学习恐吓退年轻人

槟州客家公会青年团团长游思铭认为要鼓励人们学习客语,如果继续用“客家人就该学客家话”或者“传承方言母语是我们的使命”这种号召,恐怕会吓退年轻世代。

他说,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对于祖籍地的认同也日渐淡化,如果一直被父母强迫学习反而更加抗拒方言。所以,用强硬的方式行不通,只有以软性的文化实力,就像韩国流行文化的盛行带动年轻人学韩语热潮那样,才能真正推动一门语言的学习。

推广方言的方式有很多,若能为学习的过程增添趣味,可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他接受《大北马》社区报记者访问时说,槟州客家公会除了开设客语班,青年团尝试说相声,透过有趣的客家相声段子,让大家发掘客家话的趣味。

采用谐音梗 发掘客语趣味

游思铭说,客家相声在中国和台湾的发展成熟,在我国则不太普遍。青年团是受到启发,才开始撰写相声桥段。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他采用了不少谐音梗,以便拉近听众与客语的距离。

他设计桥段时考量到槟城的语言环境,特别选择以本地最为普及的福建话和普通话开场,在表演的一开始就成功留住观众。之后再以谐音梗引起共鸣,也让大家关注到客语新奇和有趣之处。

学习客语门槛不高,若能发掘语言的趣味就更好。

“我们的客家相声只是起步,青年团之后会努力加强,希望变得更加专业。期许未来能够招揽中学生或年轻人以有趣的方式,喜欢上讲客语。”

多与下一代讲方言 避免语言消亡

语言的存亡依赖环境,很多家庭跟孩子的沟通媒介不再是方言,方言日渐式微也是理所当然。

游思铭说,现在的90后也成了父母,当初他们成长的环境不鼓励讲方言,在学校讲方言还会被骂。而且很多小孩也不是由阿公阿嬷带大,更是脱离了讲方言的有利环境。

他本身也是90后,母亲是福建人,父亲是客家人,在家里主要讲福建话。因为在家讲的方言,以及每次回阿公阿嬷家听到的客家话很不同而感到好奇,后来对两种方言都产生兴趣,潜心研究。

透过跟其他语言及方言的比较,可以让人更快掌握客语。

他说,语言、饮食、服装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而语言是其中最容易消亡的。而且语言的消亡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等大家意识到已经太迟。他希望大家要意识到语言会消失这件事,各籍贯家庭都多跟下一代讲方言母语,让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延续下去。

槟州客家公会在庙会参展,积极推广客语。
鼓励年轻人多讲 避免方言骂粗话

游思铭认为有些人会把方言跟粗俗联想在一起,所以避讳讲方言。这主要是因为大家习惯用方言骂粗俗俚语,让大家把方言跟“低一等”的语言画上等号,让年轻人很难对方言产生好感。

据他观察,现在的中学生跟同辈讲方言的越来越少,有不少是会听,但是却以普通话回应同学的福建话谈话。他认为这可能跟年轻人认为讲方言比较“俗”的刻板印象有关,所以不肯“放低身分”讲方言。

他不认同粗俗的的方言俚语才是语言精髓的说法,批评这是不健康的观念。他希望大家如果希望鼓励年轻人讲方言,应该尽量避免用方言骂粗话。

客语不难学 懂华语就掌握50%

游思铭也是槟州客家公会线上客语班的现任导师。该公会自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期间开设免费客语班,最初由罗超伟老师讲课。如今客语班至今已进入第6季,反应不俗,学员年龄从小孩至年长者都有,除了本地人,还有来自印尼、澳洲的各籍贯人士。

学习客语门槛低

“客家话并不难学,而且学习门槛很低,其中以梅县客语的标准腔的抑扬顿挫最接近普通话。只要懂得普通话就掌握了50%。如果懂得粤语就几乎掌握80%,很快就上手。”

他的客语班以讲授槟城流通的客语为主,这里流通的主要是惠阳腔,也参杂大浦、梅县、河婆的词汇或念法。

他说,客家语在槟城百花齐放,因为各客家籍贯的腔调与讲法大不相同。不过,这个多元的优势同时也可能因为难以融合统一,而导致客语无法普及,变得弱势。

“一个语言变得强势,有时免不了会牺牲掉百花齐放的多元性。”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