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城6日讯)如果你在今年2月错过了好评如潮的“诗词歌赋说相声”演出,那请把握好将在本月杪再现舞台的“诗词歌赋说相声2”。
由Triple I Production House、台湾喜剧团及卜卜剧场联手策划呈献,光大区州议员郑来兴服务中心为支持单位的“2023诗词歌赋说相声2”槟城站,将于5月27日(星期六)晚上8时和5月28日(星期日)下午3时,再次于COEX创意园区呈献于大家眼前。
ADVERTISEMENT
这次的演出团队除了有上一次的原班人马,即台湾喜剧团团长翁铨伟、马来西亚卜卜剧场的程守明、邱蕴能,今次将多加一名新成员,即伍苑慈。
王涵奕:槟吉玻走透透
Triple I Production House创意总监王涵奕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联办单位今年2月曾在COEX艺文社区举办3场的“诗词歌赋说相声”,民众反应热烈,而今恰逢有档期,联办单位决定在本月杪于槟城站再联办2场次演出。
他说,这一次不只在槟城,表演团队会在5月25日及26日于玻璃市和吉打演出(吉玻负责单位将发布详情),可说是北马三地巡回演出,并期待未来有机会到中马和南马,让相声全马走透透。
由于COEX演出空间有限,每场次最多只能容纳60人,因此,他呼吁有意出席者尽早购票。
郑来兴:锻练说话技巧
曾在今年2月观赏这场相声活动的郑来兴,大力推荐给民众,并希望未来继续会有相声表演艺术在本地上演及推广,包括开办相声工作坊。
他说,今年2月份为“诗词歌赋说相声”主持开幕后,由于肠胃不舒服,打算观赏片刻后便离开,怎知却被相声演员的精彩演出所吸引,结果从开始观赏至结束,肠胃不舒服感也顿时消失,可见相声的魅力所在。
他说,通过今次的相声表演,除了有机会见识和聆听更多古人的经典诗词,也能让槟城人民有机会接触更多诗词并提升文化素养,还可锻练口语和说话的技巧。
“说话是很容易,但是,有没有好好说话,把话说好,这是值得大家去深思的。”
翁铨伟:注入更多马台特色
“诗词歌赋说相声2”的相声段子是将华人耳熟能详的著名诗词,加入台湾和大马两地文化特色后搞笑改编,轻松幽默又带有教育意义,是一场寓教于乐的演出。
通过线上参与新闻发布会的翁铨伟说,今次相声演出与第一次的演出有些不同,将分别注入更多的大马与台湾特色,并主打本土化,让大马观众更感亲切。
“诗词歌赋说相声2”活动协调洪明泉及财政陈彦锭也出席新闻发布会。购票详情可联络:014-746 5667或011-5675 0842。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檳城16日訊)與其把講方言視為沉重的民族使命,不如讓它成為富有趣味的活動,用“軟”的手段,代替“硬”的價值,讓講方言這回事變得更加輕鬆自在。
檳州客家公會青年團啼聲初試,在剛過去的2025年檳城廟會首次公開表演相聲,希望以生動的方式引起大家對客語的興趣,積極推廣客語。

遊思銘:強迫學習恐嚇退年輕人
檳州客家公會青年團團長遊思銘認為要鼓勵人們學習客語,如果繼續用“客家人就該學客家話”或者“傳承方言母語是我們的使命”這種號召,恐怕會嚇退年輕世代。
他說,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對於祖籍地的認同也日漸淡化,如果一直被父母強迫學習反而更加抗拒方言。所以,用強硬的方式行不通,只有以軟性的文化實力,就像韓國流行文化的盛行帶動年輕人學韓語熱潮那樣,才能真正推動一門語言的學習。

他接受《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訪問時說,檳州客家公會除了開設客語班,青年團嘗試說相聲,透過有趣的客家相聲段子,讓大家發掘客家話的趣味。
採用諧音梗 發掘客語趣味
遊思銘說,客家相聲在中國和臺灣的發展成熟,在我國則不太普遍。青年團是受到啟發,才開始撰寫相聲橋段。在反覆推敲的過程中,他採用了不少諧音梗,以便拉近聽眾與客語的距離。
他設計橋段時考量到檳城的語言環境,特別選擇以本地最為普及的福建話和普通話開場,在表演的一開始就成功留住觀眾。之後再以諧音梗引起共鳴,也讓大家關注到客語新奇和有趣之處。

“我們的客家相聲只是起步,青年團之後會努力加強,希望變得更加專業。期許未來能夠招攬中學生或年輕人以有趣的方式,喜歡上講客語。”
多與下一代講方言 避免語言消亡
語言的存亡依賴環境,很多家庭跟孩子的溝通媒介不再是方言,方言日漸式微也是理所當然。
遊思銘說,現在的90後也成了父母,當初他們成長的環境不鼓勵講方言,在學校講方言還會被罵。而且很多小孩也不是由阿公阿嬤帶大,更是脫離了講方言的有利環境。
他本身也是90後,母親是福建人,父親是客家人,在家裡主要講福建話。因為在家講的方言,以及每次回阿公阿嬤家聽到的客家話很不同而感到好奇,後來對兩種方言都產生興趣,潛心研究。

他說,語言、飲食、服裝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而語言是其中最容易消亡的。而且語言的消亡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等大家意識到已經太遲。他希望大家要意識到語言會消失這件事,各籍貫家庭都多跟下一代講方言母語,讓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延續下去。

鼓勵年輕人多講 避免方言罵粗話
遊思銘認為有些人會把方言跟粗俗聯想在一起,所以避諱講方言。這主要是因為大家習慣用方言罵粗俗俚語,讓大家把方言跟“低一等”的語言畫上等號,讓年輕人很難對方言產生好感。
據他觀察,現在的中學生跟同輩講方言的越來越少,有不少是會聽,但是卻以普通話回應同學的福建話談話。他認為這可能跟年輕人認為講方言比較“俗”的刻板印象有關,所以不肯“放低身分”講方言。
他不認同粗俗的的方言俚語才是語言精髓的說法,批評這是不健康的觀念。他希望大家如果希望鼓勵年輕人講方言,應該儘量避免用方言罵粗話。
客語不難學 懂華語就掌握50%
遊思銘也是檳州客家公會線上客語班的現任導師。該公會自2020年冠病疫情爆發期間開設免費客語班,最初由羅超偉老師講課。如今客語班至今已進入第6季,反應不俗,學員年齡從小孩至年長者都有,除了本地人,還有來自印尼、澳洲的各籍貫人士。
學習客語門檻低
“客家話並不難學,而且學習門檻很低,其中以梅縣客語的標準腔的抑揚頓挫最接近普通話。只要懂得普通話就掌握了50%。如果懂得粵語就幾乎掌握80%,很快就上手。”
他的客語班以講授檳城流通的客語為主,這裡流通的主要是惠陽腔,也參雜大浦、梅縣、河婆的詞彙或念法。
他說,客家語在檳城百花齊放,因為各客家籍貫的腔調與講法大不相同。不過,這個多元的優勢同時也可能因為難以融合統一,而導致客語無法普及,變得弱勢。
“一個語言變得強勢,有時免不了會犧牲掉百花齊放的多元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