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他們對自己的、其他人的或任何事都沒興趣,活得無感。他們來到一種情況,生命中似乎沒有值得在乎或快樂的事。
另一種人很不同,他們總能對某些或多數事物都表現出正向的態度,吃飯時津津有味、談天時眉飛色舞、工作時盡心盡力、玩樂時神采飛揚,還能孜孜不倦地學習新事物。
ADVERTISEMENT
若要區分這兩種人,我只想到“生命力”這三個字,就是他們有無表現得“熱愛生命”,或者活得有熱誠。
生命力字面上的含義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力量”。人還沒去到死亡,自然有生命活動,但不代表有力量。
生命能在不同時候處於不同的狀態,這狀態可以是好或不好的。這裡所指的力量是某種對生活的態度,無論生命處於什么狀態,他們都有好好活著的力量。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力量。在一些情況裡,一些人因為不同的理由失去了生命力。他們或許能強裝出某種熱愛生命的形象,但那只是演出來的。實際上,他們找不到快樂的理由,或活下去的力量,這是自殺案例裡最常見的情況。
遇到這種情況,無論旁人怎樣苦口婆心開解,也無濟於事,就如你勸告焦慮症患者不要擔心太多的道理。
我們固然知道保持生命力是重要,但沒人能保證自己不會失去生命力,尤其是身或心受到傷害的時候。但情況不是那么絕望的,因為在自然界裡,生物體存有一種自然修復的機制,叫做自愈的能力,這是維持生存的重要條件。
舉例說,沉香樹受到自然或者人為的傷害,例如遇到刀砍、雷劈、蟲害或風雨摧殘的時候,這樹木在自我修復的過程中分泌出一種油脂來自我保護。樹脂經過時間的催化,形成一種含有獨特香氣的“沉香”,成為珍貴的香料。
人也一樣,身心受傷時,我們也能通過某種的自我調節和康復,回到平衡的狀態,甚至變得更好。變得更好的概念也稱之為“韌性”,就如沉香。
只是,自愈機制不是所當然的存在,必須在生活中長期經營,平日必須在情緒上自我調整,也要照顧飲食與生活上影響身體健康的習慣。
我們不能控制身心能遇到什么傷害,因為那也取決於外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遇到傷害後的自愈能力有多高。唯有在內在做好準備,儘量確保自愈機制正常運作,保持生命的力量,才能避免走向自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