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

雄医解码

发布: 8:00pm 21/04/2023

聋哑

雄医解码

林本雄

聋哑

雄医解码

林本雄

林本雄|一個沒有聾啞的世界

文:林本雄(耳、鼻、喉、头和颈部专科医生)

你有想過一個無聲的世界是怎樣的嗎?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多麼的依賴聲音,從早上睜開眼睛,就會拿起手機,聽聽語音信息、看看群組裡發的短視頻、上班時聽老闆同事說話、午餐時間跟同事朋友邊吃邊聊、下班時開車聽著音樂、回到家跟家人聊天等等。。。

ADVERTISEMENT

如果聽不見聲音,這些很簡單的動作全都會變得很困難。對於年幼的兒童,聽力受損會導致語言和社交技能發展障礙。對於成年人,嚴重聽力受損會對社交、工作表現和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有些人說聾啞比盲人幸福,但我並不這麼認為。看不見,但能夠聽和說話,至少還能夠生活在主流社會中。而聾啞人因不會說也聽不見,無法跟正常人交流,他們不知道別人說什麼、在笑什麼,甚至會誤以為別人在嘲笑自己。這些痛苦不是健全的人能理解的。

因此,我覺地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人工耳蝸,這個科技的發展可說是照明瞭無聲世界。

有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寶寶一出生就會在醫院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這是因為耳聾也有治療的黃金時間,儘早診斷會大大提高治療效果。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要先聽得見,聽久了才會學習發音,才會說話。如果寶寶一出生就聽不見,或是聽力不好,會嚴重影響言語能力。

由於大腦皮層語言中樞的發育有一個神經重塑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旦完結,言語就形成不了了,這就是因聾致啞。基本上如果過了十歲的學習說話最佳期,就算植入人工耳蝸也於事無補了。

人工耳蝸能夠繞過耳朵的受損部位,將聲音信號傳遞到聽覺神經。人工耳蝸的聲音處理器安裝在耳後。處理器捕捉聲音,將信號發送到植入耳後皮膚內的接收器。接收器將信號通過電極傳送到耳蝸。人工耳蝸內的聽覺神經將這些信號傳送到大腦,被理解為聲音。當然,這些聲音跟我們聽到的聲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植入人工耳蝸後,患兒還要繼續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適應。

所以兒童越早植入人工耳蝸越好,在語言能力還沒有形成之前,儘早進行人工耳蝸植入、佩戴軟帶,以促進言語發育,避免因為耳聾而變成啞巴。兒童進行人工耳蝸手術的最小年齡取決於其體型和健康狀況;大多數兒童在10至12個月大時就可以接受手術。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就算是出生時聽力正常,也已經學會語言,但如果在長大的過程中不幸發生聽力損失或聽力下降的情況,若沒有儘早治療,也會導致患兒漸漸遺忘學習過的語言、漸漸失去表達言語的能力,然後漸漸變成啞巴。這種情況叫做後天性聾啞。如果嚴重的聽力下降發生在較大的兒童,就至少還能保持部分語言能力,但會造成患兒會說話,但發音不準的情況。

對於成年人,聽力損失發生後越快植入人工耳蝸,聽力改善的效果會越好。曾聽過有成人患者因耳聾8年後,家人才湊夠手術費,所以即使植入了人工耳蝸,患者也已經無法適應有聲世界,也因為多年來聽不到而出現腦退化的情況。

人工耳蝸手術價錢昂貴,植入一邊的人工耳蝸就要價接近十萬令吉。但其實也不用擔心費用問題,因為慈善機構會幫助經濟困難的家庭募款,我發現我國人民是真的很慷慨且有善心,小小的付出就能換來一個孩子能聽聲音和說話的的機會。

最後我想說,很多人都以為人工耳蝸手術的英雄是主治醫生,其實真正的英雄是背後的整個團隊,包括聽力學醫生、語言治療師、小兒專科醫生、兒童心理醫生等。如果沒有整個團隊的專業治療,就算再早植入人工耳蝸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3:03pm 07/03/2025
雄医解码 | 林本雄 – 脖子长个包,不一定要开刀!

有位病人站在镜子前整理头发时,突然发现脖子上鼓起了一个小包,吓得立刻上网查资料。结果越查越害怕,脑子里全是“甲状腺肿块=癌症=手术切除=终身吃药”的可怕画面。带着满满的焦虑,她来医院找我检查。

没想到,经过详细评估,她的情况并不严重,只需要切除一侧甲状腺,另一半还能继续工作,不影响生活。手术后,她松了一口气,笑着对我说:“早知道就不自己吓自己了!”她觉得这次经历太值得分享,希望我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甲状腺结节不一定要整颗切除!

简单来说,甲状腺肿胀是整个甲状腺变大,可能是因为缺碘、炎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而甲状腺结节则是甲状腺里长出的小块,有的只是普通增生(良性),有的可能是癌变(恶性)。

但别紧张,不是所有甲状腺肿胀都需要治疗,也不是所有结节都要切除。关键要看它是否影响健康,以及它的性质是否可疑。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并不代表一定要做活检。医生会先通过超声检查评估结节的大小、形态和边界。如果结节小于1厘米且外观良性,通常只需定期观察;但如果结节较大,或出现边界不清晰、微钙化等可疑特征,才需要做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进一步检查。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结节都需要‘打针取样’,关键在于它的风险评估。

医生绝对不会在没有足够医学理由的情况下,随便切除整个甲状腺,因为这项手术有一定风险。首先,手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来维持身体正常运作。其次,甲状腺和声带神经非常靠近,手术过程中如果神经受损,可能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永久性声带麻痹。另外,甲状腺旁边还有甲状旁腺,它负责调节体内钙质,如果受影响,可能会引起术后低钙血症,导致手脚麻木或肌肉抽搐。因此,医生会尽可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保留部分甲状腺功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如果甲状腺结节经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检查后,没有发现癌变的迹象,医生通常只会切除一半的甲状腺。这样,另一半仍能正常工作,患者一般不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但有时候,手术切下后的组织送去化验后,才发现是癌症,这就是术中的“意外发现”。遇到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再进行一次手术,切除另一半甲状腺,以确保治疗更彻底,并减少癌症复发的可能。

另一种方式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FrozenSection)。如果术前FNA结果可疑,但无法确定是否为癌症,医生可以在手术中取出一小部分甲状腺组织,立即送去病理化验。病理医生会在短时间内进行冷冻切片检查,以初步判断结节是否为癌症。如果确诊是癌症,医生会在同一次手术中切除整个甲状腺,避免日后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如果结果良性,则只需要切除一侧甲状腺,保留另一半功能。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滤泡型甲状腺癌在快速检查时不容易分辨,需要更详细的病理分析才能确诊。因此,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方法。

其实,即使确诊是甲状腺癌,也不一定要切除整个甲状腺。例如,如果是低风险的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肿瘤很小(通常小于1公分)、没有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医生可能只会切除一侧甲状腺,让另一半继续正常工作,病人也不一定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但如果癌症较大,或者已经扩散到淋巴结,医生通常会建议切除整个甲状腺,并配合“喝电水”(放射性碘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所以,是否需要切除整个甲状腺,取决于癌症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不是有肿块就切。

甲状腺结节不等于癌症,也不等于一定要整颗切除。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最重要的是找专业医生评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决定!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