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脚14日讯)威中佛教会与七里香慈善基金会定于5月7日(星期日),联办“柔软心、慈悲手·器官捐献及捐血运动”,希望民众踊跃参与。
捐血活动从上午8时30分至下午1时举行,地点位于威中佛教会。当天所筹获的血浆将捐献给政府医院。
ADVERTISEMENT
威中佛教会主席陈如炳在活动发布会上指出,捐血不仅对自身健康有益处,也能拯救他人性命,可谓一举两得。
这是威中佛教会与七里香再次联办捐血运动,希望获得更多善心人士的参与,布施血液。
七里香总务许国川指出,我国卫生部为了鼓励民众捐血,一直以来都有一系列福利,捐血者可在政府医院享有免费医药护理、免费门诊、住院费等福利。他呼吁各界热心人士踊跃捐血,让病人受惠。
当天设流动健康检测
活动当天也设有流动健康检测,包括血液、尿检、胆固醇、血糖等检测,民众若有兴趣,可在当天报名。
欲知捐血活动详情,可联系林先生(012-423 7053)、黄小姐(010-785 7497)。威中佛教会地址:82,84,86 Jalan Sentosa, Taman Sentosa 14000 Bukit Mertajam, Penang。
出席发布会者有威中佛教会总务吴浚纴、理事王瑞霖、锺托柱、会员叶春喜、七里香署理主席曹嘉基、副财政卢润兰、副总务丘欣燕、执行秘书黄国伦及会员黄咏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新加坡13日讯)曾罹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大马男童在1995年赴新加坡求医,当地一名少女获悉配型成功后,欣然同意捐献血液母细胞。他们因此结下深厚情谊,30年来一直保持联络。
来自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的宋传献,是在两个半月大时,出现面色苍白和嗜睡症状,确诊为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每个月都需要去医院输血,定期注射铁胺。
当年不理父母反对毅然捐血

他的父亲宋绍兴接受《8视界新闻网》采访时透露,他在1995年6月带着儿子赴新求医,为了筹集医药费还卖掉了咖啡店,幸好为儿子寻得一线生机。
捐献者王凌当时只有18岁。她回想起接到院方通知说两人的骨髓匹配时,自己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虽然父母反对,但她仍然坚持。
同年9月7日,新加坡中央医院血液学部门医护人员从王凌的血液中抽取了50毫升母细胞,把剩余血液输回她的体内,之后把血细胞移植给当时没满5岁的宋传献。
世界首例地贫症非亲属捐血
由于两人没有血缘关系,这是世界上第一例通过抽取非亲属关系捐献者的血液,使患者痊愈的移植手术。
宋绍兴说,如果没有人捐献,儿子的预期寿命可能不到15岁,王凌是儿子的救命恩人。

捐献者:只是举手之劳
宋传献也很感谢王凌的善举。他说:“因为这个疾病让我们两家人认识,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是我当然知道是有它自己的原因。也很感谢王凌姐姐能够把这个的骨髓捐给我,让我能够再次康复,也很感恩。”
王凌表示,捐献血液母细胞并没有对她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她非常健康,还诞下两个孩子。
她还说:“这只是举手之劳,如果我没有这么做,日后肯定会感到内疚。”
现年49岁的王凌目前转换跑道,进修老年学(Gerontology)课程。
赴狮城复查15年后终痊愈
宋传献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发生排异或并发症,只是每年还需赴新加坡一次接受复查,直到15年后被医生宣告痊愈。
他说,虽然体力有限,但在其他方面与常人无异。他帮退休的父亲打理照相馆生意,两年前与女友结婚。
王凌也受邀出席婚礼,但因有事无法参加,成为她的遗憾。不过,她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看到宋传献现在成家立业,她感到非常欣慰。
深厚情谊是命运的安排
从电话联络到通过社媒关注对方的生活,两人在这30年里保持联络。两家人一共见过4次面,有时是王凌和孩子去沙巴旅游,有时是宋传献自己或和家人来新加坡。
他们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去年11月。新加坡中央医院于本月12日下午举行的造血细胞治疗和移植项目(HCTTP)40周年纪念活动,将是他们的第五次相聚。
王凌表示,因捐献而结下深厚情谊是命运的安排。
她说:“在普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不太可能相识,尤其是(认识)来自东马的朋友。我们新加坡人大多数是往西马跑。我深信冥冥中的注定。所以(我)时不时会开玩笑跟传献说,造物者一定有重任给你,以后你一定成大器。”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