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0:03pm 06/04/2023

华小

细述

吉辇县

最少学生

民生小学

知知西廊

华小

细述

吉辇县

最少学生

民生小学

知知西廊

細述‧華小 | 吉輦縣最少學生華小 民生小學師生一對二教學 無比幸福

报道、摄影/李发联

屬於微型華小的民生小學,隨小鎮居民越搬越少,新生來源一直困擾著該校,10年前該校學生人數曾回升至50餘名,靠的是附近小鎮家長支持,但最近幾年又再下降,今年初又因一位角頭大叔司機因年事高,不能載學生到學校,學生人數從22名再跌至13名,成為吉輦縣10華小中最少學生的學校。

ADVERTISEMENT

民生小學創校至今約90餘年,學生人逐年下降,情況令人擔憂。

校方通過各項努力向各區家長招手,民生學校雖小,但五臟俱全,該校近幾年陸續獲政府撥款改善設備,也獲熱心商家贊助一些器材,提昇了學校環境,該校擁有7位老師與一位校長,學生卻只有13名,幾乎一對二教學 ,學生無比幸福。

學生曾經多達百人

距離巴里文打約5公里的知知西廊民生小學在上世紀70年代,學生曾經多達百名,但隨著小市鎮居民逐年遷移,學校人數每況愈下,如今小市鎮的華裔商戶不足10戶,而且都沒住在當地,民生小學的新生來源只能靠周邊城鎮人口。

知知西廊小鎮如今剩約不及10戶人家在開店,且都沒住在當地。

董事部配合校方盡最大努力,都要守住華校基業,免民生小學因沒新生到來最後被關閉。

吳俊成:新生來源靠周邊城鎮

該校董事長吳俊成說,他接任董事長職也已十餘年,約10年前,該校學生曾從十餘名上升至50餘名,當時有來自角頭與巴里文打多名家長把孩子送過來,過後又因各種原因,逐年下降,其中最大因素是知知西廊小鎮幾乎沒有華裔市民住在當地,新生都是要靠周邊市鎮的家長送孩子過來,而家長們往往因交通問題,無法成行。

吳俊成:學校小,而且市鎮人口嚴重外流,學生來源是最大的挑戰。

他說,民生小學屬微型華小,與其地方小鎮所面對的問題一樣,隨地方居民大量遷移,學校就面對了新生來源問題。董事部曾與峇眼甸漁村的家長商談,希望他們能把孩子轉過來就讀,談到最後,交通還是最大的阻礙,尤其峇眼甸居民一向都是把孩子送往角頭南華小學,大家生活已習慣。

常自掏腰包資助學校

吳俊成說,民生小學曾脫離復級班,開辦6班,每班都有好幾位學生,學校都很熱鬧。最近幾年,政府也有撥出款項予民生小學,陸續提昇了課室、球場等設備。

“過去多年,學校的各種設備維修開銷都需要熱心人士的資助,其中靈應寺每年盛辦盂蘭勝會晚宴都有通過一些招標活動,捐款予學校。”

民生小學後方有一座羽球場及籃球場共用的場地。

學校小,資源有限,吳俊成也常自掏腰包資助學校。

謝瑗嬣:通過各種努力招生

民生小學校長謝瑗嬣說,該校於去年獲知部分學生因交通問題無法到校而申請轉校,校方於今年初便進行多項宣傳活動,製作海報、辦繪畫比賽等,以吸引家長們到來學校,親身瞭解民生小學的環境。

謝璦嬣:通過各種努力招生,明年新生已有4人報名,希望能招到更多學生就讀。

她說,民生小學師資足夠,老師們都能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學生們在課業上取得更顯著的進步。

她說,該校也獲一家熱心公司萬興龍報效3臺65吋精明電視,配合電腦等器材輔助教學。課外活動上,該校面對場地侷限,但也有專屬乒乓室,由老師陪練,學校學生也有被選為縣代表。

民生小學學生也能獲選為乒乓縣代表。

她指出,學校小有小的管理,她強調先把學習環境做好做足,改善設備,做為招生的主要宣傳重點。

許連順:載孫與學生來民生就讀

居住於角頭古樓半路雙溪峇魯的許連順(68歲),連續11年風雨不改,載著其孫與角頭當地的一些學生來民生就讀,給予民生小學落力支持。

許連順說,每一所華小創設不易,他無怨無悔為學校付出,無奈年事高,無法續載學生。

他說,每一所華校都是先賢們辛苦創立,為的是傳承薪火,讓民族教育能生生不息流傳下去。

他嘆息人老了,眼力較差了,家人也勸他退休了,不然他還是會續載學生去上學,支持民生,他說:“你不去,他不去,最後學校一定會關門。”

民生小學於年初舉辦繪畫賽,以宣傳學校,希望能招收更多新生到來就讀。(民生小學提供)

他自豪的說,其幾個內外孫都是民生學校的畢業生,櫥裡的獎牌都是他們在校拿的,因學生人數少,各個比賽總有獎拿。

曾福德:義務打包食物給師生

另有一位在知知西廊小鎮開設摩托店的熱心家長曾福德(54歲),因學校沒食堂,他在學校上課的日子,每天都會義務去巴里文打飲食店幫忙打包食物,送去學校給老師及學生們,家長們也不必擔心學生們沒食物吃。

曾福德因學校沒有食堂,他代勞購買食物予學生與老師。

曾福德說,反正他的孩子也有在學校就讀,要帶食物去學校就順便了,他都會先問老師或學生們,想要吃什麼,他就買什麼,只要能幫到學校就可以了。

民生小學簡史

民生小學創設於上世紀的三十年代,當時是借用當地的靈應寺上課,聘了一位老師教導約20名學生。到了1940年,因學生人數增加,寺廟又無法容納,一些學生被逼轉到巴里文打的學校上學。

民生小學在創校初期是借用靈應寺開班上課。

當時地方熱心教育的領袖陳松鳳、黃書浩、林紹坤、黃種東、潘加彬、黃世束、黃書藤等人,在現今的校地上興建亞答校舍,容納了更多學生。1948年課室又面對不足窘境,董事部與熱心人士再發動籌款活動,增建了一間教室。

1952年,當時的校長由李水鈺掌校,老師有2位,學生有50多名,分2班教學,一年級與二年級一班,三與四年級一班。1959年,學校成功從私立學校轉為津貼學校,學校的經濟也獲得改善,當時的校舍也相當殘舊,重修或重建也成了董事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964年,校長李水鈺被調任至古樓育才,王水貴校長到來接任,1965年,民生小學獲准開辦小五、六年級班。1966年,政府撥了8000令吉充當重修校舍之用,唯校舍已殘舊,董事部最後決定在原地重建新校舍,當地先賢李金環、林炳全、黃書籲、黃炳文、黃福地配合著王水貴校長成立建委會展開籌款及重建工程。

屬私人地須繳地稅給地主

該校在大家的熱心捐助下,籌得1萬多元,加上政府的撥款,於1968年完成了新校舍工程,建了辦公室、4間課室和廁所。學生人數在當時也增至百餘名。該校於1972年後,因小鎮的居民開始遷移至其他地方謀生,學生人數也開始流失,1978年,學生人數也減至65名。

民生小學因學生人數少過30名,以復級班上課,學生人數少,老師得以更專注教導。

該校於1984年獲政府增建2課室,1986年獲教育部撥款提昇學校辦公室與資源中心。1997年學校校舍面對白蟻問題獲政府撥2萬進行維修,2013年獲建羽毛球場兼禮堂,最近幾年也陸續獲政府撥款及一些私人機構捐助器材予學校提昇學校的環境等。

目前學校校地屬私人地段,每年都要交繳付地稅予地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