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35am 31/03/2023

华小

特殊教育

细述

时中正校

华小

特殊教育

细述

时中正校

細述‧華小 | 走過百年興衰 轉型設特殊班 時中正校用愛教自立

报道、摄影/刘振仪
部分照片/时中正校脸书专页

在百年歲月裡經歷了興盛與衰落之後,時中正校如今已是一所以為重心的微型華小。

ADVERTISEMENT

時中正校坐落在愛情巷,屬於喬治市世界文化遺產城核心區範圍,校舍由一座古蹟建築打造而成,面積不大,只有0.5英畝。這裡沒有寬大的草場或宏偉的建築,從校門走入庭院到後院,望向左右兩邊,校舍全景便收進眼底。

時中正校坐落在喬治市逾百年,屬於歷史悠久的華小。

雖然如此,學校設施應有盡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裡目前有10間課室,其他設施包括食堂、圖書館、工藝室、電腦室、音樂室、科學室等。

最重要的是,這小小學堂裝著大愛心,包容著一群擁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引領學生走向自立之路。

時中正校注重謀生能力非考多少A

在時中正校,教育工作者注重的不是學生考試拿了多少個A,或者在比賽中拿多少個第一名。

時中正校如今以特殊教育為重心。

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是,這一群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能不能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踏出校園後能否自力更生。若可通過這一段校園生涯為學生打下獨立謀生的基礎,教師們就倍感欣慰了。

設有6主流班4特殊班

時中正校共有10班,分別是6個主流班和4個特殊班,錄取的特殊學生主要是學習障礙、自閉、過動、閱讀障礙的類別。

我國的特殊教育模式分為3類,分別是特殊教育學校(SPK)、特殊教育融合班(PPKI)和融合教育(PPI)。

特殊教育學校擁有完全獨立的校園,由特殊教育老師教導,多數是視障和聽障的學生就讀;特殊教育融合班是與主流學生共用校舍,但兩者學習不一樣的課程,由特殊老師教導;接受融合教育的學生則與主流學生在同一間課室上課,學習一樣的課程。

開設兩種特殊教育班

時中正校開設的兩種特殊班,是特殊教育融合班和融合教育。

這裡錄取的學生不一定需要特殊卡(OKU卡);持有特殊卡的學生,也未必被安排到特殊教育融合班。學校會視情況而定,把學生安排到主流班進行全融合教育或半融合教育。

時中正校現任校長黃思捷(前排右四)和該校教職員慶祝新春活動時合照。

根據時中正校現任校長黃思捷,2023年新學年,時中正校共有56名學生,分別是特殊班學生31名和主流班學生25名。主流班的25名學生裡,6名學生沒有特殊卡,其餘19名是持有特殊卡的學生。

依特殊生能力分班

在特殊班的分配上,校方不是以年齡界定,而是根據學生掌握的閱讀、書寫和算術能力,並考量學生的自理能力和情緒,進行分班。

為了打造更安全的環境,二樓課室外的走廊安裝了圍欄。

就是說,學生是否懂得自行上廁所、有沒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語言表達和讀書的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強弱,都是校方需做出的評估。

課綱著重生活自理技能

時中正校的特殊教育綱要,除了語言、書寫、語法、科學、美術等,課程綱要也要納入生活自理(學習自我管理和操控技能),以及生活技能。

時中正校的圖書館雖然不大,但感覺舒服。

自我管理主要讓學生通過實踐,學習生活的基本技能,比如穿衣、刷牙、洗臉、沖涼、洗衣服等。操控技能主要讓肌肉神經掌控比較弱的學生,慢慢學會運用肌肉,訓練達到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

生活技能主要讓學生接觸縫紉、烹飪、種植、蓄養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還會教導學生實踐,加強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

但除此之外,對特殊孩子最大的幫助,莫過於學生家長必須給予重視、用心,以及與配合校方,並注重孩子的紀律。

時中正校引進疊杯活動,加強學生的手眼協調,也訓練專注力。

比如說,該校也在家教協會的支持下,讓每一名學生在每個月內接受兩次職能治療。該校也從去年開始引進疊杯運動,讓學生加強手眼協調並訓練專注力。這些活動都給予特殊學生適當的引導。

同在古蹟區 與益華齊為特殊教育貢獻

在檳城,擁有特殊班的學校較多是國民學校,華小不多。同樣坐落在喬治市古蹟區的益華小學是於2012年正式開辦特殊班,2016年輪到時中正校,這兩所學校為華小特殊教育貢獻良多。

時中正校內部,飄來老建築古色古香的味道。

如今益華小學已啟動遷校計劃,一旦校舍搬遷至西南區,時中就會成為古蹟區內唯一擁有特殊班的華小。

時中正校董事長拿督斯里丘光憲去年推介“一磚一瓦獻時中”籌款活動,放眼籌募80萬令吉擴建並提升校舍,屆時將增添兩間特殊課室,以每班7名學生的人數計算,該校就可錄取多14名特殊學生。

學生人數曾一度破千

時中校史顯示,時中學校的前身為崇華學堂,於1908年由客家人戴欣然、謝春生和梁碧如所設立。在成立之初,崇華學堂是借平章會館作為校舍。

學校的三位創辦人謝春生(右起)、戴欣然和梁碧如的遺像,掛在時中正校顯眼處。

民國初年,崇華學堂易名為時中學校,這校名帶著“合時宜而適當”的意思。該校曾一度遷入中華學校並共用校舍,據說當時有合併為一之意,但這想法沒實現,時中後來遷回平章會館。

直到1920年,時中學校正式從平章會館遷校至色仔乳巷(現稱愛情巷),前蘇州旅館作為校舍。

1938年設分校

隨著學生人數增加,時中學校還需增加下午班應付需求,並於1938年在紅毛路5層樓設立分校,色仔乳巷校舍則命名為時中正校。

比起一般學校,時中正校課室的面積較小。

1941年10月的二戰時期,政府援引緊急法令徵用分校校舍作為軍事機關,分校學生被編回正校上課,正校因此恢復上下午班以應付需求。

校史記載,時中學校的學生人數,從創辦初年代37人逐步增長至百餘人。至該校已設立分校的1939年,兩校的學生總數已近500人。世界第二次大戰後數年,學生總數停滯在約800人。

1950年1月,紅毛路分校在幾經波折後重新啟用,正校的學生遷回分校上課。1953年1月開學時,正校和分校上下午共開23班,學生共987人,加上夜校學生甚至逾千人,可謂該校的巔峰時期。

人口外移面對學生來源問題

但後來,隨著喬治市人口逐漸外移,時中正校及分校都面臨學生來源短缺的危機,分校的新生來源曾經一度只有2名,該校董事會決定另覓校地,於1999年新校舍落成後把時中分校搬遷至檳島西南區的雙溪裡蒙。

至今仍在喬治市愛情巷的時中正校,多年來仍受到學生來源的問題所困擾,也一度產生遷校的念頭。但該校於2016年轉型開設特殊班,重新定位,留守喬治市至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