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8:53pm 25/02/2023

剧场

作品

他乡遇见槟城人

庄雄伟

中文剧场导演

剧场

作品

他乡遇见槟城人

庄雄伟

中文剧场导演

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 剧场导演:不管走到天涯海角 总想把好作品带回家乡

报道/李耀祥
照片/受访者提供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疫情前演出的《末日青春》让雄伟感到非常难忘,因为这个制作非常挑战,难度很高,但他同时也很兴奋,可以尝试不一样的事情。

姓名:
年龄:48岁
侨居地:台湾嘉义
侨居时间:迈向第24年

《末日青春》获得戏炬奖 

长相斯文、谈吐优雅的庄雄伟是一名全职,工作的重心虽然是在台湾,但他不时会回去马来西亚发表舞台

ADVERTISEMENT

表演艺术之于他,就像一枚磁铁把他和槟城、大马这片土地紧紧地连接了在一起,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他都不曾忘记自己来自槟城或马来西亚,总想着把好的艺术作品带回家乡,让这块土地的人也有机会一睹为快。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在台湾生活多年,雄伟结交了许多当地好友。图为他参加朋友结婚宴会之影。

2012年,他就曾在槟城执导女性主义文学经典《阴道独白》(戏名为《阴道战士》),这部戏大谈性别意识却又不失娱乐性,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度;在冠病疫情爆发以前,他也曾联合槟城剃刀实验,分别在槟城及吉隆坡带来了一部清新好玩的舞台剧《末日青春》。这部戏改编自假牙诗集《我的青春小鸟》,而假牙这位作家,被誉为“诗坛奇葩”。

雄伟把假牙的文学作品转译成剧场演出,其独树一帜的手法造成一时轰动,最终票房口碑双赢,更在第16届戏炬奖中从19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最佳戏剧及最佳改编剧本奖,为槟城争光。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雄伟即将在4月为槟城的朋友带来新戏,喜爱表演艺术者别错过了这部改编自诗作的演出,看看他结合槟城优秀的剧场人玩出什么新花样!

可惜的是,接下来的两年多因为冠病的大爆发,全球封城锁国,雄伟也只能待在台湾,不能回槟城继续做戏。不过这段时间他也没有闲着,仍旧在不停看书看戏提升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导演。

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幸福

“能够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很幸福!”雄伟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这么说。

从中学时期就开始接触表演艺术的雄伟,毕业以后加入本地中文剧团北岛戏子,尔后在剧团的影响下决心到台湾就读戏剧系,并一路从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本科念到硕士,接着投身剧场,成为专业的剧场导演。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雄伟说,他在台湾生活及工作接近25年,等于他人生的一半。这里的剧场是很有潜力与魅力的,他将继续努力耕耘,并不断地为台湾和槟城贡献好戏。

他笑说,在台湾就读侨大先修班的时候,家人曾极力劝退他就读戏剧,并选择一条比较容易走的路。直到研究所毕业回马后,家人还是没有放弃劝退,无不希望他去做其他的工作。

“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态,毕竟表演艺术这一行不好走,他们不想我过得辛苦艰难。不过,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家人如今已经没有再劝退,反而会走到剧场去看我的作品,并且和我讨论戏的内容。”

家人不再反对在剧场工作

雄伟说,每次回来槟城演出,他都一定邀请家人来看戏,主要是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正在做些什么。当家人逐渐理解剧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后,自然而然地也不再反对他继续在剧场工作了。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他在2012年执导的《阴道战士》是女性主义的经典,当时在槟城中文剧场首开先例,话题性十足。

“接下来我将要回到槟城排演最新的制作《我的末日青春小鸟》,合作的班底都是槟城剧场优秀的演员及工作人员。剧本依然是改编自假牙的诗集,有一定的挑战性。然后4月再飞回来台湾筹备台北艺术节的作品,新戏一样是改编自文学作品。”

他表示,每次回槟城做戏他都感到非常兴奋,毕竟当初他就曾想过要留在大马发展,在这里的舞台演他执导的戏。虽然过后经历了一些事让他回到台湾,但他仍坚持一两年就在大马做一部戏。

“我希望可以刺激一下本地的剧场,做一些不同的戏。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趁机陪伴一下家人,好好地和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大马表演艺术环境不友善 

雄伟不讳言,大马表演艺术的发展环境其实并不友善,要在这里工作相对不太容易。难能可贵的是,即便环境再不容易,依然有人前仆后继地投入这个领域。因此,他才会有“经常回去做戏”的念头,希望可以贡献出自己小小的一份力。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2016年,参与台湾人从众创作体“给美丽的你”:《掌中岁月》,演出前集气。

他说,虽然宝岛的剧场人也常常埋怨台湾的环境恶劣,可是,相对大马,这里的资源还是比较不错的,至少可以靠做戏维生,不会饿死。

“而且这里的包容性很高,我们可以自由创作,几乎没什么限制。你要谈宗教、政治、性别,通通都可以好好地谈。反而我在马来西亚做戏时,每次都得小心翼翼,在创作过程常常会问团队,我这样做会不会出事,被捉去关?”

他说,由于从小在大马长大,自然明白我们国家的限制,有些东西还是不碰为妙。只是这样的话,创作的内容无疑就会缩小许多了。

台湾剧场具潜力

台湾的剧场对雄伟来说,是一个有潜力的地方,只要不停努力,总有发光发热的地方。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大学毕业时,雄伟的妈妈特别从槟城飞来台北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妈妈对儿子坚持在剧场的内耕耘,总是默默地在支持。

他也说,作为一个留在台湾剧场界的外国人,多少能够提供不一样的视野,做出和台湾人不一样的戏。而这恰好可以成为他的优势。

“我以前都觉得自己做的戏其实和台湾人一样,没什么差别。直到在念研究所的时候有位美国老师跟我说,我做的戏和台湾同学很不相同,观点也很新鲜。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一样。”

他表示,也许自己并非以台湾人的视角出发,在阅读或诠释剧本时会站在比较国际及客观的位置俯瞰整体,因此得出的结论必然也就不同。比如说在阅读新加坡的剧本时,他就会比较知道新加坡的脉络,并了解创作者为何要这样处理。

“另外,作为外国人我也会面对一些问题,比如语言。我现在工作的阮剧团,多以台语做演出,虽然我从小陪阿嬷看杨丽花的歌仔戏长大,能够听懂台语,但是却无法说一样口音的台语,故此在导戏的时候,我就需要语言老师配合。”

一定要把每部戏做好 

对于自己的作品《末日青春》在疫情前获得戏炬奖,庄雄伟认为,得奖固然是件好事,毕竟它是一种认可,证明了自己戏剧系没有白读,剧场没有白做。不过,他认为还有比得奖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一定要把每部戏做好!

“在排练过程我一直跟工作人员和演员说,不要把得奖看得太重,反而要努力把戏做好,对得起观众才是首要的。”

他说,2018年排练《末日青春》是件非常难忘的事,因为他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完成此作品,而且当时他人在台湾,表演指导在槟城,编舞却在韩国,三人身在异地,却要共同完成这部戏。

(大北马)他乡遇见槟城人系列7
2015年,雄伟参加台湾穷剧场的马华文学剧场——《要说的都在这里》,担任演员。

他坦承当下的压力是非常大,毕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合作方式。另一方面,戏改编自文学作品而非剧本,让他更加头大,时时刻刻都要去想着如何把文字变成画面,在时间的压力之下,不禁令他紧张不已。

“一般上,从文学作品变成一个舞台剧需要半年的工作时间,然而我却只有一个月再多一点点的时间,怎么可能不感到压力?不过我同时也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样的挑战很少见,令我想要做得更好!”

剧场人生活不规律

他说,剧场人这份职业的不固定性非常高,而且生活很不规律,所有未来想要投身表演艺术领域的新鲜人,一定要学会自律,否则很难生存下去。

“作为专业的剧场人,你要时时提醒自己必须努力精进。比如身为演员,你就要不停地练功,并顾好自己的身体,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随时都把自己的状态保持得最好;作为导演,你要带一群人做戏,所以自己的生活要顾好,该睡就睡,我们的工作时间不多必须要好好分配,然后认真执行。”

他坦言,作为职业导演是件很累、很耗能的事,工作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感官全方位打开,认真地去听去看去感受去理解。故此必须要自律,并且吃得营养,常做运动来让自己保持健康精神,继续好好工作。

他笑说,每个剧场人都会经历低潮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就会想想自己有多爱、多享受剧场艺术,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撑过去了。

《我的末日青春小鸟》4月演出

即将来临的4月,庄雄伟将会为槟城的朋友带来新的作品,虽然依旧以大马著名诗人假牙的诗集《我的青春小鸟》为蓝本,但此剧实际上并非《末日青春》的续集,因为这次的演出版本是导演荘雄伟最早的构思,后来因为属意的中生代演员配合不到档期,之后公开招募到的都是新生代,导演于是暂时搁置,另外重新筛选三十多首诗句,配合年轻的演员打造了以肢体为主的《末日青春》(2018)。

这一回,中生代演员到齐,新年期间导演从台湾回来和团队商讨细节后,《我的末日青春小鸟》(Farewell to MyLittle Bird)正式定档4月首两周演出。

大家拭目以待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24/03/2025
【观看的方式/01】画中人生:看陈艾霙油画中的对话美学

陈艾霙的5个系列作品,无论是自然的诗意表达、都市的冷静反思,还是对人性温情的赞颂,都体现了画者在美学追求上的深度与广度。她以多样的艺术语言,将冷暖对比、粗细结合与光影交织融为一体,赋予画作丰富的视觉效果与情感内涵。

实不相瞒,本期周刊的这两篇文章,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报道、投稿。它们一篇是艺术活动的专访,另一篇是观展心得。然而之所以能凑在一起,除了编务原因,还真的因为想起了一句话——“我们只能看见我们注视的东西”。

我们只能看见我们注视的东西,这是因为,注视是一种“选择”的行为。眼前一桌子杂物,我们从中看到一件东西,例如说,一个水壶,那是因为我们把眼光投注到这水壶的身上。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水壶,而放弃了它旁边的其他物体。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只水壶呢?可能是因为,被这水壶的形状,或是颜色吸引,或是想到它背后的故事。

因此,我们注视的,从来不只是事物本身。我们注视的,永远是事物与我们之间的关系。

以上的洞见其实源于约翰‧伯格(John Berger),这位英国的艺术评论家、小说家、画家和诗人。他在自己的作品《观看的方式》里还接着说:观看就是接触,接触某样事物,就是与它产生关系。

回到本期这两篇文章,一则,我们看见的是东南亚皮影戏里头,不同文化的包容艺术;另一则,我们看见的是绘画中,实景和心境的对话美学。而二者可能都是现下浮躁且动荡的社会中,需要花点力气、定力,才能看见的事物。

而你,静得下来注视什么吗?要不要选择接受这样的关系测试?——

本期周刊,我们就想邀您一起来看创作者们怎么创作、观看,也同时观察自己怎么观看。知悉自己怎么观看,选择我们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或许才能避免从活生生的经验感受,转化为冷冰冰的“艺术欣赏”。

扩大来看,知悉自己的视野其实源于“取舍”,会不会让你活得更轻松?(文/靖芬)

【观看的方式/01】画中人生:看陈艾霙油画中的对话美学
陈艾霙与作品《母爱的光辉》合影。

热爱文学的艾霙,她是一位用画笔写诗的艺术工作者,笔下的作品犹如一扇窗,打开了自己内心世界,也引领观赏者进入一片诗意的秘境。

陈艾霙的作品富具美的形式,同时蕴含深层的文化内涵与生活体悟。她认为艺术创作需要有一股热情与执著的信念。因此,四十多年来,她孜孜不倦地行走在艺术的道路上。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绘画让我学会了用心去观察生活,用爱去感知世界。人生的经历,即是创作的泉源。”视觉艺术成为艾霙与世界对话的“语言”,色彩与线条承载着她对生命的赞颂。

数十年来,陈艾霙用画笔记录下那些触动她心灵的片刻,将生命的感悟融入创作中,成就了《雨花石》、《环境》、《都市画语》、《红尘》与《生命树》5大系列。

【观看的方式/01】画中人生:看陈艾霙油画中的对话美学
《环境(三)都市画语系列》(2009)
《环境》:从诗意中聆听自然的低语

首先,谈谈她的西洋油画作品《环境》系列,画者以树为核心意象,构建了一种充满哲思的自然诗意。画中枯树与落叶,教人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感受到画者对自然循环的深刻体悟,那就是生命的盛旺与衰弱,消逝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延续。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挖掘赋予作品哲学意义,让观者在视觉体验之外,沉浸于深层的情感共鸣。

从美学角度来说,画者通过冷暖色系的微妙转换,传递出自然中的阴阳平衡。作品中的树干与叶子的笔触粗细对比鲜明,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感,又传递出一种细腻的柔情。这种张弛有度的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画面独特的张力,让人仿佛能够听到自然的低语。

【观看的方式/01】画中人生:看陈艾霙油画中的对话美学
〈自然的音符〉(2010)
《都市画语》:融合具象与抽象,揭示都市生活的复杂与矛盾

另一个系列《都市画语》,画家以鱼拟人,冷静而深刻地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疏离感与透明。画者以“透明鱼”的意象作为社会的隐喻,既表现出对坦诚透明人际关系的期盼,又通过鱼骨与鲜活鱼体的对比,揭示了都市生活的复杂与矛盾。这种具象与抽象的融合,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思辨意义。

此系列作品以简洁疏朗的构图呈现空间感,巧妙运用“留白”营造游离与孤独的氛围,避开了都市题材常见的拥挤构成。别出心裁的是画者以油刀的粗犷表现与细腻的版画技法相结合,使得画面既有材质的肌理美,又呈现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和谐美感。这种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张力,也深化了作品的寓意。

【观看的方式/01】画中人生:看陈艾霙油画中的对话美学
〈天长地久〉(2000)
《红尘》:传递温暖的生命力量

接着看看《红尘》系列,通过“爱与人性”的刻画,展现了画者对情感的深刻观察。无论是母子相拥,还是人们短暂的邂逅,作品皆流露出对珍贵情感的礼赞。这一系列传递出温暖的生命力量,呼唤观者去珍惜每一次相遇与别离。

从美学表现来看,画者在这一系列中运用柔和蓝色调,营造出亲密与舒适的氛围。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处理流畅自然,展现了画者的技艺功底。特别是画中光与影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还赋予作品一种神圣的象征意义。例如《爱的光辉》中,那道光温暖了我们的心,这既是视觉语言的升华,也是画者对母爱这一主题的深入诠释。

《雨花石》:诠释生命独特与美好品德

最后,来谈谈陈艾霙的东方彩墨作品。她于1980年初接触水墨画,潜心学习传统绘画题材与笔墨技法。长期在东方美学的熏陶中,又热爱文学,令她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雨花石》便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

关于“雨花石”的传说,相传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石子岗上的“高座寺”讲经说法,感动了上苍,忽有花雨从天而降,落地化作绚丽斑斓,独一无二的宝石。自此,人们称此地为“雨花台”,而台下的石子便被命名为“雨花石”。

陈艾霙的《雨花石》,表达了“人人皆如雨花石,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个体”的深刻哲思。人生因缘际会,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承载着各自的使命,在承受一切的同时,也应以善良正直的品格去面对生命,创造美丽的人生。

《雨花石》这系列作品诠释生命独特与美好品德,同时融合了具有历史文化的“通胜万年历”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通胜版画,赋予了“雨花石”更深的文化意境。

【观看的方式/01】画中人生:看陈艾霙油画中的对话美学
〈共舞〉(2023)
《生命树》:以细腻线条勾勒丰盛的生命力

近5年来,陈艾霙在创作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她以描绘本土民俗文化为主题,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文风貌。在作品中,她以细腻的线条勾勒景物,配以淡雅的用色,不仅突显了东方美学的意蕴,还让观者感受到平静与祥和,给予内心以舒适和安宁。

系列作品中的《生命树》图腾是其核心符号,既象征着生命力的丰盛,又蕴含如同音乐般的旋律感。作品传达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汇,也赋予本土艺术以更深远的意蕴和国际视角。

这个系列作品,进一步奠定了她在国际艺坛的艺术地位,其中《舞蹈》更是被甄选为2020年国际彩墨联盟联展的封面作品之一,备受推崇。

【观看的方式/01】画中人生:看陈艾霙油画中的对话美学
〈脚底下的光彩〉(2019)
以画笔书写岁月,以岁月沉淀艺术,让美好永存

陈艾霙的5个系列作品,无论是自然的诗意表达、都市的冷静反思,还是对人性温情的赞颂,都体现了画者在美学追求上的深度与广度。她以多样的艺术语言,将冷暖对比、粗细结合与光影交织融为一体,赋予画作丰富的视觉效果与情感内涵。这种既追求形式之美,又注重思想深层的创作方式,使她的作品既感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光阴荏苒,四十多年来,陈艾霙的画笔在岁月长河中,留下深情印记。在这幅时光画卷中,每一笔都倾注了画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凝视,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悟。从40年前的初心,到今日的成果,岁月不仅塑造了作品,也打造了独一无二的画者形象。

《岁月如画》,是陈艾霙对人生的感悟——以画笔书写岁月,以岁月沉淀艺术,让美好永存。

【活动资讯】《岁月如画》陈艾霙画展
●展期:2025年3月29日至5月25日
●地点:佛光山东禅寺/佛光缘美术馆东禅馆
●网址:www.fgs.org.my
相关报道:
【观看的方式/02】影中人生:看东南亚皮影戏中的包容艺术

延伸阅读:
【戏曲香火/01】大马戏曲末路求存,两大锦囊:解救困境,寻找出路
【戏曲香火/02】肩负传承与推广使命,大马粤剧迎来年轻新声
【戏曲香火/03】狮城戏曲华丽转身,进驻剧场焕发新生命
【戏曲香火/04】海南乡音网红麦英,让戏曲在虚拟世界流传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