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

清风拂吹

发布: 12:00am 07/10/2022

清风拂吹

郭丽云

离殇

清风拂吹

郭丽云

离殇

郭丽云|离殇

文:郭丽云(教育工作者)

一个水煮蛋的念想,竟源于童年的特殊节日里重复六次的记忆。

我小学的儿童节庆典,每个学生会获得一份内含水煮蛋的恩物袋。水煮蛋是家协主席的养鸡农场所供应赞助,在一众零食里独特存在。如今始知,成长以来吃水煮蛋的感觉,是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给大脑传递奖励机制的兴奋讯息,是这份记忆的储存让幸福感延续。

ADVERTISEMENT

逢此节日会唱诵《儿童节歌》,我依稀记得歌词:“时光匆匆不留停,儿童节日又来临,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要热烈庆祝。我们虽然年纪小,都是世界小主人,大家要努力奋斗,争取我们的自由!”但那时候,如何懂得何谓自由?即便上了中学,答案也未能明晰。

学生在作文里谈自由,我必须降低身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年轻时的我们何尝不似他们一般的见解:解脱考试的枷锁,逃离父母的束缚,摆脱学校教育的管制。小主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个个都被冠上“栋梁”之称,仿若神话里撑天的不周山,日复一日诉说着无数的身不由己。我们年年长个子,但是思想未必随之成熟,甚至撑不住而塌了天。成长,是个开放题。

作家林海音著名的小说集《城南旧事》,是她自传式的小说,描写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单纯善良的小女孩英子与五个离别的故事。7岁的英子经历了一次次生离死别一直来到12岁送别了自己病逝的父亲。英子说,“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故事里穿插了好几次李叔同弘一大师的《送别》,那也是英子学校的骊歌,“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唱给我们送别。”毕业是成长的一个里程碑,而成长的忧患,像雾又像花,“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每个成人的内心何尝不住着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默默在一角守护着那真!

毕业典礼结束后回家,英子看到院子里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很不像样,是因为病重住院的父亲没有打理。石榴树也掉下了没有长成的小石榴。这些意象的衬托,伴随着厨子老高捎来父亲逝世的消息,让一个人的离去点缀以淡淡的忧。于是,英子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底心清醒:“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最后一个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收录在课本里列为自习课文。我不晓得会有多少学生曾经阅读,隔空陪我认真去检阅生命。

总有哪个偶然的际遇,才让一个人突然成长,兴许是亲人离世,抑或重大挫折等,于是我们谓之“懂事”。懂事,是生命历程的一个转折,从期盼女娲来补天,到自己也能提炼五彩石。

每个年龄阶段期盼的自由有它独断的意义,就像小时候总把“长大”与“自由”划上等号。不管我们是拥有了天空飞翔还是水里畅游的自由,我们都要学会告别,告别人事,告别岁月里缺席的永恒,乃至告别我们曾经定义的自由。然而常驻心灵的童年,应该有一份以外的乐,哪怕是一事,甚或一物。

十月,是很多小学庆祝儿童节的月份。昨天孩子说学校吩咐学生各带一样食物去庆祝,我想,或许也可以是水煮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19pm 29/12/2022
清风拂吹 | 郭丽云 – 清风依旧(完结篇)

晨光熹微的时间推移,于岁末稍有延迟,城市里天空的蓝橙渐变在七时以后。赤道的我们,没有冬夏昼夜长短之别,只有微乎其微的感受。

每一个当下的感受,可以情绪波动大起大落诠释,也可以无波无澜,风平浪静。近来,常有一种“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要”的自信在脑海回荡,是给友人多番开解后的余思念想,也仿佛是底心沉默后的复苏。于是,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历史上有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郭子仪乃唐朝开元初年的武状元,历经七朝,事主四朝,两度任相,八子七婿皆为朝廷重臣。唐代宗赐婚,郭子仪幼子郭暧与昇平公主共谐连理。夫妻俩的经历撰为故事搬上戏台,即是《打金枝》或《金枝玉叶》。

婚后,郭暧因昇平公主总以君臣之别来替代夫妻之仪而为之气结。有趣的事情发生在郭子仪八十大寿之日。昇平公主几番推托不去,言之没有君给臣拜寿之理。郭暧心里积压的愤懑情绪顿时泄堤演变成了家暴。《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四》有载,(大历二年二月)郭暧尝与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郭暧气呼呼指着公主大声说着“你依仗着有个天子的父亲吗?我父亲还不愿做天子呢!”的这段记叙,真的很有画面感,也让陷入相同境遇者有了代入感。

昇平公主鼻青脸肿到皇帝父亲跟前告状,复述了郭暧大逆不道之言。唐代宗反而笑着回答:“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如果郭子仪真想要做皇帝,天下早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

郭子仪见郭暧独往拜寿,问明缘由,即捆绑了郭暧让其负荆请罪去。唐代宗却对郭子仪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在这件事上,或许皇帝这一番开明的言语更为人称道,为人尊长,要能装作痴聋还年轻人一片自由空间也着实不易。但郭暧的气话更为真实。

历史上,忠臣义士的豪情壮志比之帝王将相没有更为逊色。波澜壮阔的史卷,让我们展读时,为自己应该添上怎么样的一笔,有着明确的指引,有人顺道而善,有人选择逆道为恶。上了金銮殿宝座的皇帝,底下想必少不了无数郭子仪一般的人,有的在明辅佐,有的隐而无争。每一个至高无上荣享尊位之人,不可能空中楼阁地身处金字塔顶端,底层的基石也更为实在。

我们或许偶尔慨叹“时也命也”,然而以身分地位论尊严终究是虚妄。人生在世,更为重要的不在于我们是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

昼夜变化,运行有致,阳光来迟不过是短暂的错落,人生际遇如是起伏方才形成漂亮的弧线,山峰状那会儿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来到谷底即能立、能稳、能抬头挺胸,那是无欲则刚,是底气。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