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特色专栏

|

清风拂吹

发布: 12:00am 09/09/2022

清风拂吹

郭丽云

清风拂吹

郭丽云

郭丽云|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文:郭丽云(教育工作者)

那是雪后云蒸雾绕的泰山,一次壮怀激烈的俯瞰。零下二度的寒气中,冰雪凌飞状冻在枝头,银装素裹,花积般凝于屋檐与台阶。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中,其首化作东岳泰山,四肢分别化作其余四岳。泰山,吞西岳华山之险,压南岳衡山之秀,驾中岳嵩山之峻,轶北岳恒山之幽,为五岳之长,山上石碑刻有“五岳独尊”四个大字。当年,立于碑前,释迦摩尼佛出生,七步生莲手指天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那种“独尊”霸气,还有“我”字无限放大的含义,竟与眼前山石景观融合成雄奇开阔的意境,再转头看着天海之间一线横光,三层叠色在云端上晕开,造物的宏伟即是心中澎湃之因。

ADVERTISEMENT

登泰山,保平安。首先是巴士,然后转吊轨缆车,最后再一阶阶梯子攀爬,脚下不适于雪地行走的运动鞋几番打滑,险些滚下山坡。泰山不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却是我至今为止所到的最高处。登上历代帝王13次封禅祭祀之岳,站在孔子小天下处穿梭神话,那种震撼的感觉,仿佛对应了杜甫《望岳》一诗中高山仰止的崇敬之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二十来岁,站在泰山脚下,讴歌造化并抒发内心的坚韧及政治抱负。

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边界,当时被类比为一种文化行为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圣人之学高远及博大精深的象征。孔子登泰山为封禅制度而前往考察。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六位帝王曾先后于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禅大典有其条件,统治者在位执政期间,盛世太平,天降祥瑞,显示九五至尊“受命于天”乃真正天选之子,方可祭天为封,祭地为禅,祈求国泰民安。杜甫没有登顶,我们或许可以揣度,那时他是谦虚于自己德行不足,功业未竞。

封禅大典劳民伤财,唐朝谏臣魏征曾劝阻唐太宗李世民放弃封禅大典。宋真宗以后就再无帝王行此仪式,转而进行祭祀。不管是封禅还是祭祀,古时候登泰山,莫不心怀朝圣之敬意。如今,泰山成了旅游胜地,人人皆有机会登上这座神圣而底蕴深厚的大山,即便我们没有在登山前带着古人那种对天地鬼神帝王之尊的崇敬之心,却一定会在一览众山小时,惊叹于那天那地那山的大气宏伟。

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遗,成了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之处。这文化,这自然,自是值得保护。

我希望体验下雪,却庆幸于登山那时没有雪花纷飞阻碍行程,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石头记》上的的原初设定,“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是说大观园遭突变,一地白骨死亡的众生悲惨景象,也讽喻时政。如今我们读《红楼梦》,仿佛只看到眼前是贾宝玉出家修行远走,渐行渐远的背影超然脱俗,在“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雪地上,仿佛就此走向美好未来,如佛陀度化众生,如封禅下的太平盛世,如”泰山安,四海皆安“的古代说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19pm 29/12/2022
清风拂吹 | 郭丽云 – 清风依旧(完结篇)

晨光熹微的时间推移,于岁末稍有延迟,城市里天空的蓝橙渐变在七时以后。赤道的我们,没有冬夏昼夜长短之别,只有微乎其微的感受。

每一个当下的感受,可以情绪波动大起大落诠释,也可以无波无澜,风平浪静。近来,常有一种“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要”的自信在脑海回荡,是给友人多番开解后的余思念想,也仿佛是底心沉默后的复苏。于是,想起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历史上有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郭子仪乃唐朝开元初年的武状元,历经七朝,事主四朝,两度任相,八子七婿皆为朝廷重臣。唐代宗赐婚,郭子仪幼子郭暧与昇平公主共谐连理。夫妻俩的经历撰为故事搬上戏台,即是《打金枝》或《金枝玉叶》。

婚后,郭暧因昇平公主总以君臣之别来替代夫妻之仪而为之气结。有趣的事情发生在郭子仪八十大寿之日。昇平公主几番推托不去,言之没有君给臣拜寿之理。郭暧心里积压的愤懑情绪顿时泄堤演变成了家暴。《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四》有载,(大历二年二月)郭暧尝与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郭暧气呼呼指着公主大声说着“你依仗着有个天子的父亲吗?我父亲还不愿做天子呢!”的这段记叙,真的很有画面感,也让陷入相同境遇者有了代入感。

昇平公主鼻青脸肿到皇帝父亲跟前告状,复述了郭暧大逆不道之言。唐代宗反而笑着回答:“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如果郭子仪真想要做皇帝,天下早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

郭子仪见郭暧独往拜寿,问明缘由,即捆绑了郭暧让其负荆请罪去。唐代宗却对郭子仪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在这件事上,或许皇帝这一番开明的言语更为人称道,为人尊长,要能装作痴聋还年轻人一片自由空间也着实不易。但郭暧的气话更为真实。

历史上,忠臣义士的豪情壮志比之帝王将相没有更为逊色。波澜壮阔的史卷,让我们展读时,为自己应该添上怎么样的一笔,有着明确的指引,有人顺道而善,有人选择逆道为恶。上了金銮殿宝座的皇帝,底下想必少不了无数郭子仪一般的人,有的在明辅佐,有的隐而无争。每一个至高无上荣享尊位之人,不可能空中楼阁地身处金字塔顶端,底层的基石也更为实在。

我们或许偶尔慨叹“时也命也”,然而以身分地位论尊严终究是虚妄。人生在世,更为重要的不在于我们是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

昼夜变化,运行有致,阳光来迟不过是短暂的错落,人生际遇如是起伏方才形成漂亮的弧线,山峰状那会儿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来到谷底即能立、能稳、能抬头挺胸,那是无欲则刚,是底气。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