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5日訊)被周邊新式商店和住宅環繞的部分大路後鋅板木屋,即將跟隨周邊產業的腳步,被新興的發展計劃取代……
這塊從添香經濟飯到陳氏潮塘社成排店屋及後方部分鋅板木屋所在的地段,早期由陳氏潮塘社出租給陳氏同鄉,所以當地聚集了不少陳姓居民,後來則陸續出現其他姓氏的商家和居民。
ADVERTISEMENT
商民接獲搬遷通知
現在經過大路後時,人們可見路邊不少商店已掛起顯眼的橫幅,通知顧客他們的新營業地點;有的店家則還在尋找下一個營生的去處,以便在今年10月遷離。
據瞭解,當地商家、居民是在兩三個月前接獲上述通知,以便讓路給發展計劃,而即將遷離的受訪者,大多數都表示十分不捨。
陳裕煌:感慨要搬走
這裡不乏經營經逾半世紀,至今已傳了三四代人的家族生意。而角頭間經營超過70年的添香經濟飯,之後將搬遷到不遠處(斜對面的)店面。
老闆陳裕煌(70歲)說,舊店屋是他出生和長大的地方,留下不少的回憶,要搬走不免感慨。
他父親1950年起在當地賣經濟飯,而如今,他的兒子也已接手經營。
林建隆:承載了種種回憶
經營了60年的隆薄餅皮,準備搬遷到日落洞郵政局附近的店面。
老闆林建隆(58歲)說,這家店是由其祖父林鑫傳下來的生意,製作薄餅和麵條,到了父親林天發時期就只剩下手工薄餅,由他繼承。
他說,住在鋅板木屋裡其實還蠻熱的,但卻也承載了從小到大的種種回憶,搬離在即,當然不免感慨。
“這區變化很大,對面原本跟這裡一樣是鋅板木屋,但早已成了新式商店住宅。”
僅存3家豆乾製作商
從面向街道的路口轉進,藏身於鋅板木屋間的,是以製作豆乾、培植豆芽聞名的相公園。
據老居民說,那裡最鼎盛時期有不下於七八家豆乾製作商。後來因商家陸續搬遷或關閉,所以僅存3家。
豆乾及豆芽批發商陳先生(41歲)是第三代經營者,也正準備搬到附近的地點營業,以方便老顧客繼續批貨。
“朋友街坊都在這裡,要離開當然不捨,但我們年輕人還好,比較快適應新環境。”
王媗佩:尋找新去處
另一位豆乾製作商王媗佩(75歲)把生意傳給兒子,即第4代經營者。他們目前仍在尋找新去處,若找不到,就暫時不做,等找到了再繼續。
她說,製作豆乾工具佔位,不易找到適合的新地方。
“即將離開老地方當然心有不捨,但眼前我們較擔心的,還是能不能繼續做豆乾。”
她在隔壁的359號屋出生,母親是陳氏宗親而在此定居。她嫁給隔壁家丈夫陳收益,以製作豆乾營生已數十年。現在他們每天生產4000至5000塊,批給檳島各巴剎。
拉達斯:盼找到租金便宜地方
勵新理髮店租戶拉達斯(67歲)在30年前開始接手這家店,只有兩個座椅的店面在平日的午後門庭若市,來者都是跟他稱兄道地的老顧客。
他為低收入者提供廉價、賒賬服務,甚至給經濟困難的人免費理髮。
他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租金低廉的地方,也好維持低廉價位。
陳先生:樂見地方上有好發展
路邊叻沙檔口小販陳先生(65歲)在這裡擺攤30多年,也見證大路後近年的變化。他樂見地方上有好的發展。
陳清財:每天回祖屋跟老友聊天
老居民陳清財(77歲)11年前就搬到壟尾居住,但仍每天回到大路後的祖屋及廟前,時常跟老友聊天、吃飯、閱報,消磨午後時光。
他16歲起就在豆乾廠打工將近30年,現在的營生也跟豆乾脫不了關係,即在丹絨道光擺攤賣豆乾。
“我每天回來這裡是因為朋友在,我跟手機好像很無緣,聯繫朋友也難,也許之後大家就這麼散了吧!”
王耶宗:向當局反映小販實況
此外,大路後由日到夜輪流經營的路邊攤,亦是饕客到訪之地。峇都蘭樟區州議員王耶宗說,當地約有13至15個擁檳島市政廳標籤(Tagging)的小販,因上述事情而感到憂慮。
他為此曾親自到場聆聽小販心聲,也致函檳島市政廳執照部,向當局反映當地情況。
他接受電訪時說,當局還處於釐清小販所在地段是否為政府地及其邊界的階段,所以小販仍可留在原地營業或暫時無需搬遷,不需太擔心。
他說,其團隊及市政廳將盡可能幫助當地小販。在必要時也提供讓小販搬到對面路邊營業的選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