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城5日讯)被周边新式商店和住宅环绕的部分大路后锌板木屋,即将跟随周边产业的脚步,被新兴的发展计划取代……
这块从添香经济饭到陈氏潮塘社成排店屋及后方部分锌板木屋所在的地段,早期由陈氏潮塘社出租给陈氏同乡,所以当地聚集了不少陈姓居民,后来则陆续出现其他姓氏的商家和居民。
ADVERTISEMENT


商民接获搬迁通知
现在经过大路后时,人们可见路边不少商店已挂起显眼的横幅,通知顾客他们的新营业地点;有的店家则还在寻找下一个营生的去处,以便在今年10月迁离。
据了解,当地商家、居民是在两三个月前接获上述通知,以便让路给发展计划,而即将迁离的受访者,大多数都表示十分不舍。
陈裕煌:感慨要搬走



这里不乏经营经逾半世纪,至今已传了三四代人的家族生意。而角头间经营超过70年的添香经济饭,之后将搬迁到不远处(斜对面的)店面。
老板陈裕煌(70岁)说,旧店屋是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留下不少的回忆,要搬走不免感慨。
他父亲1950年起在当地卖经济饭,而如今,他的儿子也已接手经营。
林建隆:承载了种种回忆

经营了60年的隆薄饼皮,准备搬迁到日落洞邮政局附近的店面。
老板林建隆(58岁)说,这家店是由其祖父林鑫传下来的生意,制作薄饼和面条,到了父亲林天发时期就只剩下手工薄饼,由他继承。
他说,住在锌板木屋里其实还蛮热的,但却也承载了从小到大的种种回忆,搬离在即,当然不免感慨。
“这区变化很大,对面原本跟这里一样是锌板木屋,但早已成了新式商店住宅。”
仅存3家豆干制作商
从面向街道的路口转进,藏身于锌板木屋间的,是以制作豆干、培植豆芽闻名的相公园。
据老居民说,那里最鼎盛时期有不下于七八家豆干制作商。后来因商家陆续搬迁或关闭,所以仅存3家。





豆干及豆芽批发商陈先生(41岁)是第三代经营者,也正准备搬到附近的地点营业,以方便老顾客继续批货。
“朋友街坊都在这里,要离开当然不舍,但我们年轻人还好,比较快适应新环境。”
王媗佩:寻找新去处

另一位豆干制作商王媗佩(75岁)把生意传给儿子,即第4代经营者。他们目前仍在寻找新去处,若找不到,就暂时不做,等找到了再继续。
她说,制作豆干工具占位,不易找到适合的新地方。
“即将离开老地方当然心有不舍,但眼前我们较担心的,还是能不能继续做豆干。”
她在隔壁的359号屋出生,母亲是陈氏宗亲而在此定居。她嫁给隔壁家丈夫陈收益,以制作豆干营生已数十年。现在他们每天生产4000至5000块,批给槟岛各巴刹。
拉达斯:盼找到租金便宜地方

励新理发店租户拉达斯(67岁)在30年前开始接手这家店,只有两个座椅的店面在平日的午后门庭若市,来者都是跟他称兄道地的老顾客。
他为低收入者提供廉价、赊账服务,甚至给经济困难的人免费理发。
他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租金低廉的地方,也好维持低廉价位。
陈先生:乐见地方上有好发展

路边叻沙档口小贩陈先生(65岁)在这里摆摊30多年,也见证大路后近年的变化。他乐见地方上有好的发展。
陈清财:每天回祖屋跟老友聊天

老居民陈清财(77岁)11年前就搬到垄尾居住,但仍每天回到大路后的祖屋及庙前,时常跟老友聊天、吃饭、阅报,消磨午后时光。
他16岁起就在豆干厂打工将近30年,现在的营生也跟豆干脱不了关系,即在丹绒道光摆摊卖豆干。
“我每天回来这里是因为朋友在,我跟手机好像很无缘,联系朋友也难,也许之后大家就这么散了吧!”
王耶宗:向当局反映小贩实况

此外,大路后由日到夜轮流经营的路边摊,亦是饕客到访之地。峇都兰樟区州议员王耶宗说,当地约有13至15个拥槟岛市政厅标签(Tagging)的小贩,因上述事情而感到忧虑。
他为此曾亲自到场聆听小贩心声,也致函槟岛市政厅执照部,向当局反映当地情况。
他接受电访时说,当局还处于厘清小贩所在地段是否为政府地及其边界的阶段,所以小贩仍可留在原地营业或暂时无需搬迁,不需太担心。
他说,其团队及市政厅将尽可能帮助当地小贩。在必要时也提供让小贩搬到对面路边营业的选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报道/摄影:曾雪爱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槟城10日讯)号称全马唯一供奉六位尊王的日落洞大路后百年老庙镇西馆,翻新工程圆满落成,从今起将配合神明千秋宝诞,开放让广大善信前来膜拜,祈求神明庇佑平安、健康与福祉。
坛主杨瑞荣指出,今年适逢镇西馆创立百年,作为全马唯一供奉六位尊王的庙宇,百年来庇佑着无数善信,成为大家的心灵寄托。

他说,此次翻新除了确保庙宇建筑结构稳固安全,更希望让六位尊王以及庙里的其他神明,能够继续庇佑大家,让这个民间信仰文化得以延续下去。
他也说,庙宇翻新的部分包括维修屋顶解决漏水问题,粉刷、修缮主殿等,耗时1个月完成,整个翻新工程耗资逾10万令吉,费用全数由善信承担。
由历代家族成员管理
镇西馆的特别之处在于由历代家族成员管理,杨瑞荣是镇西馆第五代传人,其儿子杨振杰对庙务感兴趣,属第六代继承者。

杨瑞荣说,6位尊王的香火与庙里的另一位神明镇府王爷,一起由祖先从中国福建同安带到南洋,落脚大路后至今具百年历史,家族成员、当地居民等都是六位尊王的善信,香火历来非常兴旺。
他说,根据历史,6位尊王俗称“洪公祖”,为福建同安磁灶尾人,生于南宋理宗年间约1245年至1260年。

他指出,6位尊王结拜为兄弟,神威显赫,被视为地方上的守护神,深受善信敬仰。
他说,6位尊王为镇西馆的主神外,庙宇里也奉祀镇府王爷、广泽尊王、中坛元帅等属神。

“镇西馆以后将会配合各个神明的千秋寳诞,让善信前来拜拜,祈求神明保佑。”
镇西馆于星期日晚上热闹举行翻新庆典,欢庆庙宇翻新落成,除了开放让广大善信膜拜,也设自由餐招待来宾,以及安排醒狮助兴,场面热闹非凡。
当天,新加坡金宝殿六位尊王进香团,在总务纪华忠带领下,前来镇西馆拜访庙友。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