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草場有一棵大樹,對著路口茂盛地生長,其樹蔭從校園內延伸至校園之外。它為學子蔽蔭,也是居民乘涼聊天和度過悠閒時光的所在。
ADVERTISEMENT
這所綠意無限的校園有山環繞,春風化雨,有胡姬花園、荷花小池、綠油油的草場以及兩個小菜園。其中一個菜園採收後,賣給附近的居民,收入所得作為董事部辦校經費。
浮羅雙溪檳榔新民華小在社區猶如紮根百年的老樹,從1920年創辦至今,在學校和地方長久的互動下,不只是一個地標而已,也是充滿人情味的地方。
鎮上廟宇玄龍雙祝宮的酬神戲臺就設在新民小學校園內,每逢神誕都會以潮州戲酬神。
黃順添:廟宇延續酬神戲傳統
董事長黃順添說,玄龍雙祝宮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誕辰以及伯公誕,在放學之後的時段上演酬神戲。過去兩年因為疫情暫停,開放後將延續此一傳統。
戲臺上,承載的是當地居民和香客的信仰依託;戲臺底下曾經是育人的場所。1967年居民集資和政府津貼各5000令吉,拆除殘舊戲臺,新戲臺底下設有兩間課室。隔年7月建竣後,雙班改為單班制。
後來戲臺改裝的課室不敷使用而需擴建。1998年初新校舍落成,學生從戲臺底下的課室,遷入新校舍。
戲臺旁的“新民義學校”是早期在學校範圍的一幢古老建築,曾在1999年重修,現在是教職員辦公室。建築內部設有圓柱體螺旋狀木樓梯,古色古香。
盧嘉瑩:小鎮風情溫暖人心
今年初剛上任的校長盧嘉瑩說,這裡跟城區的校園很不一樣,雖也設有現代建築,卻沒有鋼骨水泥的感覺,綠化的環境和小鎮的風情讓人感到溫暖。
她說,學校的氣氛好像大家庭,跟居民的關係也十分緊密。每天早晨,環保學會的學生都會先到校門邊的回收桶,把居民前一天放進的報紙、塑料瓶、易拉罐等搬到資源回收室儲藏。
她說,在前任校長的推動下,除了學生家長,居民在校方收集再循環物品這件事上十分給力。該校還曾榮獲校際資源回收比賽中小學組冠軍。
“得獎是次要,重要的是過程中教育學生愛護地球,也提高居民環保意識。”
園地開發拉近師生與居民關係
學校保留一小塊地,讓學生從播種、灌溉到養護植物的過程中領悟生命的成長曆程。她也帶領記者到園裡看剛長成的玉米,每當師生看見有成果出來總會感到興奮。在這園地的對角另有一個由農業部和董事部資助的城市農耕計劃,種植肥美的茄子、秋葵、菜葉和瓜果類,每數週就有收成,除了跟師生分享,也賣給居民。
該校也推動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跟幾所學校一起參加編碼課程,讓鄉區的學生有機會接觸科技新知。
該校2022年全體學生人數共35名,其中18人是華裔,17人是巫裔。教職員包括校長在內共6人。學生主要來自浮羅山背雙溪檳榔。
各族學生相處融洽
盧嘉瑩說,華、巫學生在小小的校園相處融洽,同學習同玩樂。學生接觸並學習尊重不同的生活習俗。今年復辦的教師節慶祝會,各族家長亦積極響應,帶自家煮的食物同慶。
她說,目前該校設有二、三年級,以及四、五年級共兩個復級班。這讓教師在教學方面比較難兼顧,因此目前正在向當局提出申請恢復各年級一班。
今年一年級有8名學生,根據登記系統,明年也有至少8名新生,基本上該能維持相當的新生人數。
人口遷移致學生遞減
學校在1945年日治結束後復辦有百餘人,1966年有156人。根據教總的統計數據,該校1981年人數有150人,2001年103人,2021年31人。
學生在過去20年間遞減是基於當地人口遷移所致。董事長黃順添說,雙溪檳榔是個小地方,面臨人口遷移和老化的現象。
“種植榴槤、蔬菜和水果是這裡的主要經濟活動。近年則興起生態旅遊、休閒活動、度假村等,週末變得非常熱鬧。”
他說,新興的經濟活動難以把居住人口帶進來,因為這裡過了週末就回歸安靜。儘管也有遷移至此的新居民,但多數是看中環境好、空氣新鮮而搬來的退休人士。
無論如何,對他而言,華小是華社先賢留下的珍貴遺產,也肩負春風化雨的責任,有必要好好守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