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10日讯)要如何预防自杀?不妨试试拍摄创意短视频,向社会传达正面讯息。
配合2022年世界预防自杀日,槟州华人大会堂青年团主催,爱.生命自杀防治协会主办的“展现行动,创造希望”2分钟短视频比赛,即日起让大众提交作品,9月10日截止收件。
ADVERTISEMENT
这项活动获得青团运槟州元老联谊会、D’home精神健康协会、槟城檀香爱心福利中心、槟城心灵扶助协会、温馨苑和微笑行动联办。

工委会主席黄钰玲说,自杀影响各阶层人士,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在2019年,全球每100人中,就有1人死于自杀。
她说,报告也显示,15岁至29岁年轻人中,自杀是继道路伤害、肺结核和人际暴力之后的第4大死因,每年死于自杀的人超过70万人。
她说,“展现行动,创造希望”是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主办单位希望通过2分钟创意短片比赛,唤醒大家热爱生命的热诚与希望。
年轻人易受媒体资讯影响
爱·生命自杀防治协会代表暨精神专科医生李诗洁说,研究显示,相对老年人,年轻人更易受到媒体资讯影响,因此期许通过这项比赛,向社会传播正向讯息,提倡预防自杀意识。
工委会顾问拿督郑荣兴则说,该短视频比赛旨在呼吁大家一起塑造温馨的社会,爱惜生命,以正念来对面挫折及挑战。
短视频可用三语呈现
有关比赛规则,包括短视频以2分钟为限、可用华语、国语或英语呈现。

参赛者可提交多份作品,但只有一项作品获奖,作品需上传到自己的脸书账号,设置为公开并标签#iLifeSPA2022#lovelifevideo2022 #BertindakSegeraHarapanTerbina#mindasihat2022#I-Life SuicidePreventionAssociation。
参赛作品会在9月11日至29日,上载到I-Life Suicide Prevention Association脸书,让公众点赞投选,也设有评审环节,成绩会在9月30日公布。
冠军作品可获得1000令吉,亚军700令吉,季军300令吉,安慰奖(10份)50令吉。参赛详情可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出席者有槟华青团长骆建杋、精神健康协会代表吴丽莉、檀香爱心福利组行政协调员黄凤燕、槟城心灵扶助协会代表莎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每当翻阅报纸或社交媒体,总会看到各地不少人因职场霸凌、情感、金钱或心理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
自杀无关年龄、性别或职业,总是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却还不清楚该如何有效预防。
过去几年,许多非营利组织付出精神与时间,筹划了一场又一场活动,希望以微薄之力改变或挽救生命的机会;我们意识到,自杀的常见原因往往是情绪低落、社交孤立、表达绝望或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等。
我常对朋友们说,有些人自杀只是缺少一个愿意倾听的人。不一定需要专业人士或口才出众的朋友,只要有人愿意陪伴、付出一些时间聆听当事人倾诉,或许就能挽回一条生命。其实,自杀并非一时冲动,往往是长期心理压力累积的结果。
在一场活动中,我开始思考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否应该让小朋友理解预防自杀的课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清楚,小朋友的思维简单,你给他们快乐的事物,他们就会感到快乐,几乎是你灌输什么,他们就吸收什么。因此,很多人对于向小朋友传递“预防自杀”的内容有所顾虑,担心被指这是在无事生非。
对我而言,“预防自杀”和性教育有共同的一种情况。性教育无论在什么年龄段,都是一个让人感到尴尬或害羞的话题,尤其在传统教育体系下,尽管性教育充满了教育意义,部分家长仍不愿意让孩子接触,担心他们因此惹出麻烦。
正因为这种心态,组织办活动时难以找到平衡点。一方面认为不该让孩子过早接触‘预防自杀’话题,担心产生反效果,毕竟这关系到对生命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主张应传播正确的观念,让社会明白并珍惜生命。我认为,两方的立场并无对错,只是观点未能达成共识。
前阵子,我的一个学生曾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所幸她在朋友的及时帮助下挽回了这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对她来说,这次经历无疑是一堂极其宝贵的人生课。当我得知此事时,我告诉她,虽然我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我随时可以接听电话,倾听她心中的委屈与困惑。
大家可能注意到,报社在刊登自杀新闻时,常会在文中或配图中传递信息,如“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请给自己多一次机会”,并附上一些提供倾听或援助的电话热线。
预防自杀不仅是非营利组织、专家或医生的责任,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行动。通过关怀和支持,我们可以陪伴处在十字路口的朋友走出黑暗,让他们重新看到生命的希望与意义。
分享预防自杀的知识,并不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自杀的威胁,而是告诉他们如何让生命更精彩。我们不应因担忧而避免让他们接触这些话题,而是要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如此一来,他们也可以成为心理辅导的积极参与者之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