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23日讯)大山脚圣安纳教堂及圣安纳乙级宗座圣殿(Minor Basilica)是威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即使是非信徒,都会到来一睹它的风采。
而大山脚圣安纳教堂凭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于2019年升格为全马首座乙级宗座圣殿。
ADVERTISEMENT
槟州政府主催、槟城和谐机构及槟城导游公会联办,60人参加的大山脚圣安纳教堂导游课程已结束,准备把旅行团及游客带到大山脚圣安纳教堂旅游。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就先带领读者,走一趟纸上视觉的“圣安纳教堂之旅”。
小教堂基底遗址仍保留
目前大山脚圣安纳教堂,历史可追溯到1833年。坐落于大山脚居林路的教堂是由法国传教士阿道夫神父,于1846年推动建设第一座小教堂,而该小教堂的基底遗址仍保留在教堂后方的山上。
直至1865年,法国传教士梅斯特神父推动建设第二座小教堂,而有关建筑的基石位于目前的圣安纳水泉后方。
由于教徒人数增加,法国传教士苏林神父于1888年推动兴建更大的圣堂,即目前所见的哥德式建筑风格的“老堂”,至今逾150年历史。至于目前的乙级圣殿,则由谢福华神父领导下于1998年底兴建,2002年启用。
圣安纳新堂可容纳2千人
走过悠悠百年岁月的圣安纳教堂,也躲不过战火的洗礼,教堂的内部在日本侵占期间受到破坏,也曾在紧急状态时因位于禁区内而遭关闭,幸运的是光复后教堂经过修复,然后也经过教堂的扩建发展,目前的大山脚圣安纳教堂园区内,除了那栋抬头即见的老堂,还有一栋于2000年建的新堂。
大山脚圣安纳教堂新堂,是一座可容纳2000人的建筑物,新堂并没延用哥德式的建筑设计,反而是揉进了米南加保(Minangkabau)的元素,展现了大马独有的建筑特色。倘若从外观上要有教堂的元素,也只能从平面图上看见此建筑物是十字架的设计。
圣安纳教堂是一间名扬国际的教堂,每年7月下旬都会举办圣安纳节(St Anne Feast),这一年一度的庆典也会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天主教徒参与盛会及朝圣。为期10天的庆典,将见朝圣及祈福的人潮。
饶恒力:教堂建山丘上才会被看见
矗立大山脚逾百年,神父饶恒力建议游客到圣安纳教堂来欣赏该教堂一路走来的历史。
饶恒力受访时说,大山脚圣安纳教堂是由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创立。圣安纳教堂当年在现在的峇都交湾落脚,由于在河口面对海盗的问题,所以才从河口往内陆迁移,最终落户大山脚。
他说,由于当时购入目前的山丘地,所以最终在距离大山脚市区2公里的地点扎根,并命名为圣安纳教堂。由于天主教被称为世界之光,所以教堂建在山丘上才会容易被看见。
他解释,其实当时的教堂建在山丘上也不难理解,即容易召唤当时的农民到教堂祈祷,以及布道敲钟时,钟声则会传得更远,信徒听到钟声自然就会到教堂。
新堂设计融合米南加保风格
对于新堂的设计与概念,他说,新堂在建筑物的设计上是融合了文化,即西苏门答腊的米南加保风格。对于米南加保人来说,它除了是住所,更是一家人集合及进行仪式的地方,而拥屋权是在女性的手上,所以建筑概念与圣安纳的名字非常贴合。
询及圣安纳水,他说,一般上的朝圣地都有水。但,他强调圣安纳水并不是什么圣水,只是天然地下水,所以只能给人在心灵上的抚慰,因此许多信徒在朝圣或祈祷后,会喝一点、洒一点,或冲凉。
对于圣安纳遗骨一事,饶恒力神父则还原了真相,指并非是圣安纳的遗骨,根据他被告知的事实,是圣安纳居住的屋子的一片木。
目前,教堂方面已接获乙级宗座圣殿地位的宣布信件,只是因为疫情关系,升级仪式将在2023年1月9日举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