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鄭振輝
(檳城4日訊)百物漲價,再加上政府本月調整一些統制品頂價和津貼措施後,讓人不得不勒緊褲帶過日子,小販感嘆人潮少了,持家的人鈔票也省著花。
ADVERTISEMENT
《大北馬》社區報記者今午走訪七條路巴剎,中午至下午的時段人潮不多,受訪小販異口同聲感嘆不止人潮少了,連常客買的量也減少了。
隨著全球面對原料和食材漲價,政府從7月1日起提高雞蛋、雞肉頂價,以及取消2、3、5公斤罐裝食用油津貼措施後,增加了人們的生活壓力。
黃天發:回不去疫情前光景
檳州小販聯合會主席黃天發受訪時說,步入7月,這幾天來巴剎異常冷清,大概是消費者搶在漲價前採購了較多耐放的食材,所以暫時不需要再買。
他說,巴剎人潮少的情況已持續一段日子了。
他除了在七條路巴剎賣咖哩香料,上午也在亞依淡巴剎擺攤。據他觀察,這兩座巴剎的人潮從疫情以來就變少了,再也回不到疫情前那般光景。
他說,如今應對這一波漲風,其實小販早有心理準備,只是百物漲價涉及的某些因素在小販控制範圍之外。
“若是供應方漲價,小販不可能虧本賣嘛!大家都不容易,如果在能應付的情況下,小販也不會隨便漲價,要不然生意也會跌的。”
許麗萍:大家都在苦撐
雞販許麗萍說,現在顧客上巴剎的次數減少,有些原本每週來5次的減到3次,每週來3次的減到1次。此外,一些人購買的量也少了,以便減少一次性花費較多的錢。
她感嘆大家如今都在苦撐,而且不知還需要繼續苦撐到何時。要不是她兼做批發,也不知該如何維持下去。
林亞龍:生意跌近40%
菜販林亞龍說,巴剎很冷清,他的生意在過去幾個月也下跌了近40%,他相信這是因為許多東西都漲價,人們節省開銷所致。
他說,菜價多少會隨著市場起伏,不過平均而言目前還算穩定。當中以辣椒漲幅較高,最近兩個禮拜已漲至每公斤20令吉。
陳國明:下午5時收檔了
賣雜貨已36年的陳國明說,近年的巴剎人潮很少,他也不明白大家都去了哪裡?
他說,其實早在今年初,就連巴剎商販最忙碌的農曆新年也比以往少了許多人潮。
“我們午市以往是開到傍晚7時才收,但這兩年來整個情況改變了,差不多下午5時就沒人潮,我們也收檔了。”
他賣的雜貨當中,漲幅最高的是麵粉。麵粉受俄烏戰爭影響,單是今年就三度調漲;罐頭近期內也調漲了8至%10%左右。
無論如何,他樂觀看待百物漲價的現況,認為人賺多就花多,賺少就節省一點,再艱難也可過日子的。
阿祥:零售客少約40%
海鮮檔負責人阿祥說,零售客人從6月至今少了約40%,但批發方面的影響則不大。
據他觀察,有些客人多少受到通貨膨脹影響,買東西的量減少了。
“5月開放後需求增加,再加上進口冷凍海產受運輸和貨幣浮動影響,魚價在6月初有漲,但6月底就回跌。比較貴的時候,人們會賣得比平時少,但也不會刻意轉賣其他比較便宜的魚類,畢竟顧客的喜好還是比較難改變的,而且總也得吃的。”
阿玉姐:轉買較便宜食材
負責為一家三口煮食的阿玉姐幾乎天天上巴剎買菜,每週花費100多令吉買食材。她深切地感受到同一張鈔票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她原本會買肉、菜和海鮮,現在如果原本要買的東西很貴的話,她會暫時轉買其他的食材替代。
主婦:每週菜錢不少於300
另一名家裡人口較多的主婦,每週到巴剎4、5次,因為需負責煮8人份的餐食,食材一下子就消耗掉了。
她表明沒有計算每週花多少錢買菜,但不會少於300令吉,因為有時候在一個檔口買食材動輒就50令吉了,海鮮則更高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