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郑振辉
(槟城4日讯)百物涨价,再加上政府本月调整一些统制品顶价和津贴措施后,让人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小贩感叹人潮少了,持家的人钞票也省着花。
ADVERTISEMENT
《大北马》社区报记者今午走访七条路巴刹,中午至下午的时段人潮不多,受访小贩异口同声感叹不止人潮少了,连常客买的量也减少了。
随着全球面对原料和食材涨价,政府从7月1日起提高鸡蛋、鸡肉顶价,以及取消2、3、5公斤罐装食用油津贴措施后,增加了人们的生活压力。

黄天发:回不去疫情前光景
槟州小贩联合会主席黄天发受访时说,步入7月,这几天来巴刹异常冷清,大概是消费者抢在涨价前采购了较多耐放的食材,所以暂时不需要再买。
他说,巴刹人潮少的情况已持续一段日子了。
他除了在七条路巴刹卖咖哩香料,上午也在亚依淡巴刹摆摊。据他观察,这两座巴刹的人潮从疫情以来就变少了,再也回不到疫情前那般光景。
他说,如今应对这一波涨风,其实小贩早有心理准备,只是百物涨价涉及的某些因素在小贩控制范围之外。
“若是供应方涨价,小贩不可能亏本卖嘛!大家都不容易,如果在能应付的情况下,小贩也不会随便涨价,要不然生意也会跌的。”

许丽萍:大家都在苦撑
鸡贩许丽萍说,现在顾客上巴刹的次数减少,有些原本每周来5次的减到3次,每周来3次的减到1次。此外,一些人购买的量也少了,以便减少一次性花费较多的钱。
她感叹大家如今都在苦撑,而且不知还需要继续苦撑到何时。要不是她兼做批发,也不知该如何维持下去。

林亚龙:生意跌近40%
菜贩林亚龙说,巴刹很冷清,他的生意在过去几个月也下跌了近40%,他相信这是因为许多东西都涨价,人们节省开销所致。
他说,菜价多少会随着市场起伏,不过平均而言目前还算稳定。当中以辣椒涨幅较高,最近两个礼拜已涨至每公斤20令吉。

陈国明:下午5时收档了
卖杂货已36年的陈国明说,近年的巴刹人潮很少,他也不明白大家都去了哪里?
他说,其实早在今年初,就连巴刹商贩最忙碌的农历新年也比以往少了许多人潮。
“我们午市以往是开到傍晚7时才收,但这两年来整个情况改变了,差不多下午5时就没人潮,我们也收档了。”
他卖的杂货当中,涨幅最高的是面粉。面粉受俄乌战争影响,单是今年就三度调涨;罐头近期内也调涨了8至%10%左右。
无论如何,他乐观看待百物涨价的现况,认为人赚多就花多,赚少就节省一点,再艰难也可过日子的。

阿祥:零售客少约40%
海鲜档负责人阿祥说,零售客人从6月至今少了约40%,但批发方面的影响则不大。
据他观察,有些客人多少受到通货膨胀影响,买东西的量减少了。
“5月开放后需求增加,再加上进口冷冻海产受运输和货币浮动影响,鱼价在6月初有涨,但6月底就回跌。比较贵的时候,人们会卖得比平时少,但也不会刻意转卖其他比较便宜的鱼类,毕竟顾客的喜好还是比较难改变的,而且总也得吃的。”

阿玉姐:转买较便宜食材
负责为一家三口煮食的阿玉姐几乎天天上巴刹买菜,每周花费100多令吉买食材。她深切地感受到同一张钞票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她原本会买肉、菜和海鲜,现在如果原本要买的东西很贵的话,她会暂时转买其他的食材替代。

主妇:每周菜钱不少于300
另一名家里人口较多的主妇,每周到巴刹4、5次,因为需负责煮8人份的餐食,食材一下子就消耗掉了。
她表明没有计算每周花多少钱买菜,但不会少于300令吉,因为有时候在一个档口买食材动辄就50令吉了,海鲜则更高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槟城1日讯)七条路巴刹的国文、华文和淡米尔文三语文招牌于上个月23日被大风吹毁,彭加兰哥打州议员王宇航说,当局将重新安装上三语文招牌。
王宇航昨晚出席槟榔屿惠安公会庆祝成立112周年、青年团50周年丶妇女组26周年联欢晚宴时说,槟州政府此举是确保巴刹和小贩中心有三语文招牌,而非单一语文招牌。
他说,他于当天早上出席了槟州政府制度化拨款给华小、华中和独中的仪式,州政府的拨款旨在让华裔子弟有舒适的求学环境。他呼也吁华裔多生育,避免华校新生人数一直下降。
大会赠送纪念品给受封拿督的陈有泉、受封DJN的曾建国、受封PKT的谢川伟、杨秀明、庄喜胜、杨灿洲以及庄钦吉、受封PJM的黄清木、骆子颖、骆俊贤、黄汉明和骆文界。
出席者有副主席拿督谢思文、青年团团长骆文勇、妇女组主任黄秋莉、名誉主席拿督骆福汉、名誉顾问兼槟城惠北泉港同乡会主席萧锦铭、名誉顾问兼槟城惠南联乡会主席汪永春、马来西亚惠安总商会会长拿督斯里谢国培、马来西亚惠安总会妇女组主任李雅钻、马来西亚惠安总会青年团署理团长林键勋等。

庄国才:庆周年让乡亲互交流
槟榔屿惠安公会主席庄国才说,槟榔屿惠安公会每年都在3月1日举行周年纪念,旨在让乡亲们能互相交流,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文化,让年轻一辈记得这个节日,透过交流了解更多乡团的事务及先贤们如何在过去百年历程的耕耘。
他说,该会除了颁发奖励金及贷学金给乡亲子女,每年都会为社区作出贡献举办新春团拜丶绘画比赛及中秋节活动,以增进乡亲之间的联系。


林慧英:贸易总额连续13个月增长
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说 ,今年初,我国的贸易总额达到2419.5亿令吉,同比增长3.1%,连续13个月保持增长。
她说,这证明马来西亚仍是全球投资者的青睐之地,出口、制造业、电子产业及绿色经济等领域正在快速发展。
她说,今年的公积金派息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传统储蓄户头派息率达到6.3%,伊斯兰储蓄户头同样为6.3%,创下2018年以来最高纪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积金局录得744亿6000万令吉的总投资收入,较2023年的669亿9000万令吉增长11%。这一成果不仅反映了马来西亚经济的稳健,更为每一位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骆南辉:惠安人应把握机遇迎挑战
马来西亚惠安总会总会长拿督骆南辉说,如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科技、社会形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全球华人社群的一部分,惠安人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他说,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惠安乡亲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也要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合作,借助“一带一路”政策与中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加强商贸联系,寻找合作发展机会。
丁巧:中国创新力排名上升
中国驻槟城副总领事丁巧说,当前中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
她说,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RTM)近期正式引入人工智能主播,中国方面,人工智能同声传译也首次应用在深圳两会,其翻译准确率高达98.6%,此外,也有机器人记者和警察。
郑荣兴:社团应造福会员
槟榔州福建会馆副主席兼槟州华人大会堂副主席拿督郑荣兴说,社团的存在,原本是为了凝聚乡亲、推动文化发展,而非成为某些人垄断权力、操控资源的私人领地。
“社团领导人应该以服务社群、造福会员为己任,而非把持权力、阻碍新一代领导人崛起。如果社团继续任由这种歪风肆虐,文化传承将停滞不前,社团也将变成一潭死水,最终走向落后。”
“任何华团组织有责任捍卫民主传统的选举方式,拒绝任何届满就通过修改章程来延长自己的私心掌控,利用本身拥有绝对的权势财力来破坏华团过去以来的传统美德,要不然即使一手遮天完成私欲,华社历史上也绝对留下一个不光彩的一页。”
他说,公积金局“卖低买高”的投资引起轩然大波,面对全国人民的质疑,公积金局至今仍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他吁请反贪局负起人民的委托及责任,解开人民的迷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