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心插柳的机缘下,第三人生专栏也写了一年多。
接下来的最后几篇,当是完结篇。
ADVERTISEMENT
写“第三人生”这个专题,或多或少也为读者、网友,或相熟的朋友,带来一些共鸣与认同。
当然,笔者的一些意见与个人见解,不见得人人同意。有位企业总裁的老同学,就直接认定有关于金钱的篇幅,和他的理论南辕北辙,另有一些读者问我,为什么没有写关于灵修之类的追寻,毕竟步入中老年,心灵宗教的禅修,才是我们应走的方向。
也有人对我说,文章所提到的不要与子女同住,最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等,对他们来说可能做不到……
这些反应和互动,我心存感恩,谢谢你们啊!
我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没有做过任何深入的硏究,也算是边做边学。
我只是用自己的浅见和认知,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写出了个人的观点。
如果你有意或无意看过了我的文章,因而有那么一个时刻,或在某个情况下想起“第三人生”这个字眼,因而愿意对你的生活做些小改变,那我的文字就没有白费了。
我们必需要承认一个事实,不管我们现在和过去是谁,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从诞生到步入中老年,所走过的都是独一无二心历路程。
有人靠祖荫,含金锁匙,从求学的机会到步入社会都平步青云;有人靠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改变自己和家人的一生,也有些人奋斗打拼一辈子,就只能图个温饱;有的家庭慈悲和睦融洽,有的处处以钱财挂帅,亲戚之间尓虞我诈……这些原主家庭的周遭环境和生活模式,潜移默化地决定了你一生的思维、格局和世界观。
这些不为人所能见到的脑潜意识,更扮演与塑造后期生活“我们是谁?”的行为。
打个比方,如果有人从小的成长环境,就非常贫困和恶劣,三餐温饱不续,常受亲戚邻居白眼,那么安全感对他们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考量,这群人大多数在步入第三人生,就算财务富足后也还想不断地工作,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怕没有持续赚钱后失去的那种安全感。
有科学依据,家庭里的长子或长女,因为从小抱负照顾的角色,成年后一般处事方面都比较不懂得拒绝他人,而在家庭成员里一直都扮演着典范者,在社会都喜欢做些哗众取宠行为来引人注目。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在进入第三人生后,还是有些放不下面子和包袱的其中几项原因。
要如何跳出“我们是谁?” 的框架?最后几篇的完结篇,笔者将与大家分享。
(待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