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樣事物都有它的“嚐鮮期”,剛開始時受到高度關注,日子一久我們的感官開始怠倦,注意力潰散,後來即使發生在眼皮底下也會視而不見。
就像俄烏戰事,從2月24日開戰迄今未歇,一開始有多個國家展開反戰示威遊行,聲援烏克蘭,我們也義憤填膺,譴責俄方發動戰爭造成生靈塗炭,烏國人民流離失所。
ADVERTISEMENT
朋友和我早前的政談中,亦會關心俄軍用了什麼武器、攻陷甚麼地方、雙方死傷多少等等,直至戰事斷斷續續、像臺灣肥皂劇上演幾百集,才不再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
同樣的,冠病疫情糾纏了2年,我們從嚴陣以待、如臨大敵,到現在解封開放進入流行性階段,整整用了2年多的時間,才慢慢迴歸逛街、社交、旅行的常態。一些國家如中國,還在堅守清零政策,嚴抗冠病疫情。
不能說是麻木不仁,但我身邊確實很多人已經不看染疫數據,各人忙著一手謀劃生計,一手對抗通膨壓力。食油已經突破40令吉大關,遠比染疫數據突破4萬大關更叫人惴惴不安。
生活似乎已經恢復塵囂喧嚷的秩序,但我好像還沒做好準備,也或者說,我似乎留戀著行管令期間規律不紊的作息,大自然生態可以喘息的那一段歲月。
2年前,我曾想,如果堂食令解封,我想去咖啡館喝杯美式,小販中心吃碗熱食,能透透氣就行。1年前,我曾想,如果行管令解封,我想去旅行,即使不能出國,本地走走也行。而真正等到解封開放的時刻,勞動節和開齋節連假,我卻不想出門、懶得出門、害怕出門了。
從社交媒體看到的照片和動態,景區人潮多如過江之鯽、排隊等桌位,滿漢全席也味同嚼臘,大道上的車龍龜速前進、看不到盡頭,朋友說他連假出門,回來筋疲力盡。
把門關起來,外界的煩惱便與你無關。人多在事過境遷,才領會那段時間命運賜予你的功課。
衛生部長凱里已放話,政府不會再落實封鎖措施,防疫全憑“放養式”管理,各人泥菩薩過江、風險自負。那段路上通行無阻、政壇清靜的美好日子,不會再復返。
各社團領域的活動開始復甦,大家開始同桌吃吃喝喝,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端午節快到了,中元節不遠了,中秋晚會也該開始籌備了,大選近在眉梢啦,今年又恢復繁忙勞碌的工作常態,但總覺得有一些東西,已經回不去從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