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10:59pm 29/04/2022

青年团

吉华堂

团员年龄

章程

青年团

吉华堂

团员年龄

章程

吉华堂青年团代表大会 | 叶伟盛:团员年龄降至21至40岁 吉华青团首用已修章程

(亚罗士打29日讯)团长叶伟盛说,华堂青在上届代表大会中通过提案并修改简章,将团员法定年龄从21岁至45岁降至21岁至40岁,并于今年新届理事改选中生效及采用。

他说,华堂青修改上限年龄,让组织更年轻化,相信可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及学习。

ADVERTISEMENT

叶伟盛今日最后一次以华堂青团长身份主持青年团团员大会上,致词时这幺说。

吉华堂青年团代表大会 | 叶伟盛:团员年龄降至21至40岁 吉华青团首用已修章程
叶伟盛(后排站者)最后一次以华堂青团长身份致词,前排右起为马宝庆、钟金员及财政黄福胜。

他促请新届华堂青领导层,必须清楚组织和本身的方向,若发现不对劲和错的事情,要立刻采取行动,不可助纣为虐,否则将会辜负对组织信赖的人。

另外,吉华堂青年团顾问钟金员说,30岁至40岁的年龄,对华裔族群是工作打拼的黄金时期,因此很少参与组织。

他说,也因上述因素,很多华团组织都面对青黄不接的问题。

青年团个人团体理事不战而胜

吉华堂青年团第14届9名个人和10名团体理事,全部不战而胜。

吉华堂青年团代表大会 | 叶伟盛:团员年龄降至21至40岁 吉华青团首用已修章程
吉华堂青年团初选理事出炉后与选委会成员合照,前排左起是王孙文、钟金员和马宝庆。(黄惠玲摄)

但其中团体理事提名者,即吉玻江夏堂黄氏宗祠的黄静柔,因技术上的问题,不符合资格代表该宗祠出任团体理事后宣布退选。

根据吉玻江夏堂黄氏宗祠主席黄明国的发函,指该宗祠的团体理事黄静柔非该宗祠会员,因此不能代表该祠出任青年团团体代表。

对此,吉华堂青年团选委会主席钟金员当场要求出席的团体代表提名新团体理事,替代空缺。

经过团体代表的提名和附议后,亚罗士打三圣慈善福利中心的罗靖斌入选,成为团体代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4:18pm 17/03/2025
软手段代替硬价值 槟客青团趣味相声推广客家话

(槟城16日讯)与其把讲方言视为沉重的民族使命,不如让它成为富有趣味的活动,用“软”的手段,代替“硬”的价值,让讲方言这回事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槟州客家公会青年团啼声初试,在刚过去的2025年槟城庙会首次公开表演相声,希望以生动的方式引起大家对客语的兴趣,积极推广客语。

槟州客家公会青年团呈献的客家相声在2025年槟城庙会首次登场。右起是游思铭和青年团副团长陈顺香。
游思铭:强迫学习恐吓退年轻人

槟州客家公会青年团团长游思铭认为要鼓励人们学习客语,如果继续用“客家人就该学客家话”或者“传承方言母语是我们的使命”这种号召,恐怕会吓退年轻世代。

他说,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对于祖籍地的认同也日渐淡化,如果一直被父母强迫学习反而更加抗拒方言。所以,用强硬的方式行不通,只有以软性的文化实力,就像韩国流行文化的盛行带动年轻人学韩语热潮那样,才能真正推动一门语言的学习。

推广方言的方式有很多,若能为学习的过程增添趣味,可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他接受《大北马》社区报记者访问时说,槟州客家公会除了开设客语班,青年团尝试说相声,透过有趣的客家相声段子,让大家发掘客家话的趣味。

采用谐音梗 发掘客语趣味

游思铭说,客家相声在中国和台湾的发展成熟,在我国则不太普遍。青年团是受到启发,才开始撰写相声桥段。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他采用了不少谐音梗,以便拉近听众与客语的距离。

他设计桥段时考量到槟城的语言环境,特别选择以本地最为普及的福建话和普通话开场,在表演的一开始就成功留住观众。之后再以谐音梗引起共鸣,也让大家关注到客语新奇和有趣之处。

学习客语门槛不高,若能发掘语言的趣味就更好。

“我们的客家相声只是起步,青年团之后会努力加强,希望变得更加专业。期许未来能够招揽中学生或年轻人以有趣的方式,喜欢上讲客语。”

多与下一代讲方言 避免语言消亡

语言的存亡依赖环境,很多家庭跟孩子的沟通媒介不再是方言,方言日渐式微也是理所当然。

游思铭说,现在的90后也成了父母,当初他们成长的环境不鼓励讲方言,在学校讲方言还会被骂。而且很多小孩也不是由阿公阿嬷带大,更是脱离了讲方言的有利环境。

他本身也是90后,母亲是福建人,父亲是客家人,在家里主要讲福建话。因为在家讲的方言,以及每次回阿公阿嬷家听到的客家话很不同而感到好奇,后来对两种方言都产生兴趣,潜心研究。

透过跟其他语言及方言的比较,可以让人更快掌握客语。

他说,语言、饮食、服装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而语言是其中最容易消亡的。而且语言的消亡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等大家意识到已经太迟。他希望大家要意识到语言会消失这件事,各籍贯家庭都多跟下一代讲方言母语,让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延续下去。

槟州客家公会在庙会参展,积极推广客语。
鼓励年轻人多讲 避免方言骂粗话

游思铭认为有些人会把方言跟粗俗联想在一起,所以避讳讲方言。这主要是因为大家习惯用方言骂粗俗俚语,让大家把方言跟“低一等”的语言画上等号,让年轻人很难对方言产生好感。

据他观察,现在的中学生跟同辈讲方言的越来越少,有不少是会听,但是却以普通话回应同学的福建话谈话。他认为这可能跟年轻人认为讲方言比较“俗”的刻板印象有关,所以不肯“放低身分”讲方言。

他不认同粗俗的的方言俚语才是语言精髓的说法,批评这是不健康的观念。他希望大家如果希望鼓励年轻人讲方言,应该尽量避免用方言骂粗话。

客语不难学 懂华语就掌握50%

游思铭也是槟州客家公会线上客语班的现任导师。该公会自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期间开设免费客语班,最初由罗超伟老师讲课。如今客语班至今已进入第6季,反应不俗,学员年龄从小孩至年长者都有,除了本地人,还有来自印尼、澳洲的各籍贯人士。

学习客语门槛低

“客家话并不难学,而且学习门槛很低,其中以梅县客语的标准腔的抑扬顿挫最接近普通话。只要懂得普通话就掌握了50%。如果懂得粤语就几乎掌握80%,很快就上手。”

他的客语班以讲授槟城流通的客语为主,这里流通的主要是惠阳腔,也参杂大浦、梅县、河婆的词汇或念法。

他说,客家语在槟城百花齐放,因为各客家籍贯的腔调与讲法大不相同。不过,这个多元的优势同时也可能因为难以融合统一,而导致客语无法普及,变得弱势。

“一个语言变得强势,有时免不了会牺牲掉百花齐放的多元性。”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