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碌面,这个名字有时也太过争议。北马一带,称面身粗肥,并以大量黑酱油焖炒至酱香味浓的面食,为大碌面。这名字的由来要理解不难,因为它大大一碌,所以这大碌面的“大碌”,就是粤语大条的意思,顾名思义,大条面。
中马人叫福建面
ADVERTISEMENT
但是,对中马人,尤其是雪隆一带的人来说,他们都叫这款面食为福建面。但福建面对北马人来说是用浇上虾汤的汤类面食,所以很多时候就造成北马人到中马时,看见“福建面”就感到混淆了。

因为,北马人去到中马时以为中马挂着“福建面”牌子的档口,卖的就是福建虾面,很多时候的第一次,就以为自己点错食物了。在经一事,长一智后,就懂了福建面就是这类粗黑的大碌面,要吃北马的福建面,就得找“福建虾面”。
总而言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焖炒吸收调味料高汤味道
大碌面有它好吃的地方,虽然黑黑没有卖相,但是以大量黑酱油经大火炒出来的大碌面,焖炒时吸收了调味料与高汤的味道,透过配料带出的鲜,入口时就会有“禾草盖珍珠”的味蕾惊喜。尤其是喜欢猪油渣者,起锅前加入猪油渣,简直味道与口感皆升级。

中虾去头去壳挑虾线,小里脊肉切片,包菜切成粗丝,蒜头剁成蓉,备用。烧一锅开水,舀出约300毫升溶化鸡精块成高汤备用,然后粗黄面下锅汆烫,水滚1分钟后取出沥干水份,备用。烫面水倒掉,起锅热1大汤匙油,中火爆香蒜蓉至金黄后,下肉片炒至半熟,再加入虾仁炒至半熟,下粗黄面翻炒。

随后,调入蚝油、酱青、黑酱油,转大火拌炒均匀上色,加入包菜再翻炒均匀,然后从锅边绕圈倒入高汤至食材七分,盖锅盖焖煮。焖至开始收汁时打开锅盖,调入白糖及胡椒粉再拌炒均匀,大火炒至酱汁收至粘稠即可。倘若喜欢猪油渣,熄火前加入猪油渣翻拌即可。
炒大碌面在准备食材方面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烫、一炒、一焖,美味即成。倘若不是即炒即吃,调味时稍微轻手即可。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食材:全鸡腿 1只、九层塔 2枝、蒜瓣 4-5瓣、小葱头 4-5粒、姜片 4-5片、辣椒乾 2条 |

踏入年尾天了,有四季的地方已经开始秋末入冬。由于我国只有雨季和旱季,而年尾天也是我国的雨季时期,北方冷空气吹来的话,有时还会有点冷。所以,做一点可以暖身的食物,是最适当不过了。
雨天里,吃暖身暖胃的食物,还真的是挻舒服的。比如,炖一点滋补的汤、吃热腾腾的火锅、羊腩煲、姜母鸭……这些都足够暖身暖胃了吧?但是,这些食物的煮法,却又符合不了简煮的要求,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个简易版的三杯鸡了。

如果上网翻找三杯鸡的食谱,普遍上都形容如洋人的一句俗话“as easy as ABC(易如反掌的意思)”,如麻油、酱青、米酒各一杯便是所谓的三杯鸡。但是,虽然是如此容易,这一杯的量是多少,拿捏得好就真的是ABC了。
由于烹制三杯鸡的食材大部分都热量大,所以还需要稍微调整。所以,阿强分享的三杯鸡的麻油、酱青、米酒的三杯比例为1:1:3,这样成品才不会太油且太咸,而是结合所有食材与调味料的味道,做出咸香下饭的暖身暖胃菜。

对了,每周一煮的就过了30个星期了。阿强今次分享三杯鸡作为《阿强简煮》的“吊鼎”菜,感谢朋友们的一路相随。30期,也足够一个月做菜不重样了是吧?愿你下厨快乐,吃得安好。
全鸡腿洗净,去骨后切成拇指般大小,以1茶匙麻油、少许盐,以及少许胡椒粉腌制。蒜瓣去皮切成2小粒,小葱头去皮,姜切四五片,备用。辣椒干稍微泡一下;九层塔摘嫩叶,洗净备用。起锅,锅热转小火下20毫升麻油加20毫升食油,油热下姜片、蒜粒,以及小葱头,煸至金黄后捞出。把油留在锅里,鸡肉皮朝下入锅,煸至一面金黄后翻面,再把另一面煸至金黄,将姜、蒜、葱回锅,翻拌均匀。倒入40毫升酱油、120毫升米酒(可以花雕代替)、半汤匙黑酱油调色,翻拌均匀后加入1汤匙冰糖及干辣椒,拌匀加盖中火焖10分钟。开盖后翻拌一下,转大火收汁,当汤汁变稠后,倒入九层塔,熄火翻拌均匀即可。

减麻油用量 避免发热气
或许你会问,做三杯鸡不是全用麻油吗?
是的,你可以选择全用麻油。但是,我却受不了麻油的“热气”,所以才改一改麻油的用量,毕竟我国比较燥热,麻油也容易造成人体发热气。

阿强要说的是,三杯鸡原本就会偏油偏咸,所以阿强分享的食谱是经过调整的,油与酱青的使用量虽然也减了,但是成品依然会稍微油一些,放凉食用的话还会偏咸,不习惯或不喜欢油量大或咸口的话,再自行调整油及酱青的使用量即可。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