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变成另一个人
甩掉30公斤,也许会看起来变了另一个人;反过来说,是否也得先做出剧烈的改变,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似的,才办得到呢?
ADVERTISEMENT
这种想法,恐怕会造成很大的心理重担吧?
潘瑞晖在16个月内一并甩掉32公斤,还有吃了十多年的控制血糖、血压的药物。从结果来看,他似乎变成另一个人,体态、气色和精神都比以往好;然而,在减重的过程中,他却没有觉得特别痛苦或煎熬,只是从一些细节开始,循序渐进对生活习惯做小小的调整。
他认为只有先了解人性,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减重才能达到效果。剧烈地改变生活习惯如: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量,或极端地改变饮食习惯、断食等,固能短时间看到成果,却容易引起反弹,或难以为继。
毕竟它往往需要过人的毅力和自律,无形中让人觉得减重过程艰钜,望而生畏或容易气馁。他称之为“超人”式的方法。他年少时就曾断食,身体和心理层面皆未能适应剧烈的改变,没几天就放弃,反而吃得更多。
他更乐于采用符合人性的“凡人”式减重法,一步一步慢慢来。在容易达标的情况下,有成就感就有继续的动力。
不建议借助秘方减肥
他认为坊间强调片面的最佳方案,忽略过渡阶段,缺乏全面性考虑。他不建议借助秘方、药物或代餐减肥。只需从观察、记录自身生活习惯开始,再逐步调整即可。
在他看来,饮食的重要性占减重过程的70%,运动占30%。他把调整饮食习惯摆在首位,同时利用零碎的时间做简单的身体锻炼。
他接受星洲日报《大北马》社区报访记者问时坦言,减肥期间经历瓶颈也是自然现象,只要找到策略加以调整,就能维持稳定的体重。
被推销减肥产品受刺激
他上一份工作积压的劳累与压力,导致三高伴随多年,40岁就开始吃药控制血糖和血压。转行后,压力不如以往,但体重仍逾百公斤,没走几步即喘吁吁。
为改变健康状况,他找了许多减肥的资料和方法,但都是纸上谈兵。直到有人上门推销减肥产品,他因此被刺激,为了印证自己那套是否可行,他开始减肥。
记录每日饮食习惯
首先,从自我观察开始,记录每日饮食和生活习惯。假设每次要吃四块炸鸡,说戒就戒很难做到。一开始可每天减少一块,做到了再减少一块,以此类推。过了一段时日会发现,不知不觉,原本很难抗拒的高脂高热量美食,吃得少了,甚至能戒掉。
他本身工作时间长,忙碌整天后,还得抽出半小时运动,光是这么想就感到泄气,何况是执行。此外,跑步之类的运动形式,对当时逾百公斤的他而言亦是起头难。
在无法规律运动的情况下,他只是趁著没客人上门的零碎时间在店里动起来,最初从甩手、踢腿、单脚站做起。怕累?可以从每天5分钟开始,然后隔天再继续。接著慢慢加,无聊时也可边聊天边动起来。别小看这些小动作,加总起来的效果可是很可观。不信?可以试试看。
“运动不只为了燃烧热量,而是提升代谢能力,恢复身体机能。一点点累积的锻炼,过了一阵身体自然会有想要动起来的欲望,然后增加运动量。”
减重中期碰到瓶颈
潘瑞晖从开始减重至83公斤期间,平均每月减重2公斤。实际上,首两个月瘦下来超乎预料,平均每月甩掉4、5公斤。第3个月起,减的重量开始少了。
中期碰到了瓶颈,体重再也不能下降。他开始检讨,筛选大量资讯,开始重力训练。最初只用1公斤哑铃,适应此重量一阵后即加重。他每次加重1、2公斤,目前使用的哑铃是7公斤。
“不要有心理负担,凭体力和能力做,从每天举1公斤哑铃5或10次做起。闲来无事便做,久而久之就觉得很轻松。”
他在减重的过程中,身体曾发出警讯,感到头晕。看诊发现血压和血糖都降低许多,医生调整了药量。如今他变得更健康,摆脱长期服用的药,身体轻盈,精神焕发。
他笑称瘦下来后还曾被客人询及,这家店是不是换了老板?
营养均衡减重很重要
他在2020年中体重降至最轻的83公斤后,2022年体重增至90公斤。他认为复胖是因为肌肉量增加,也受限于当前生活习惯的缘故。虽以身高体重指数(BMI)计算,90公斤稍微偏重,但这重量已维持稳定一段时日,没有大起落。健康亦无太大问题。
“体重稳定后,偶尔会随心所欲吃高热量美食,因为有了成功经验,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就得增加运动量或控制热量来‘补救’。”
他认为减重不能有体重越少越好的迷思,营养均衡很重要,不可因此伤及身体。最重要是人变得健康和精神。他很乐意分享减重过程的点滴,甚至还要开设减肥群组,跟大家分享心得和交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