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云云老师,这是什幺?”
“云云老师,我可以碰它吗?”
ADVERTISEMENT
“云云老师,为什幺我不可以把它带回家?”
此起彼落的发问,一点一滴的知识累积。这知识,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守护大自然,就是这样开始的!
自然教育工作者黄云云,十年如一日,不言倦地筹办一场又一场的自然教育活动,踏上沿岸、走进原野,以耐心、细心和充满亲和力的笑声,回应大人与小孩们,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
她清楚知道,自然教育在大马仍然举步艰辛,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携手发展。
但她相信,只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稳稳地踏出每一步,必定能激发更多的孩子成为有温度的人,在未来一起守护美丽又珍贵的大自然。
研究红树林“开悟”走上教育路
黄云云是如何与她的“工作圈”——自然教育遇上的?而这一遇,从此且行且珍惜。
大学毕业后,云云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反而在机缘巧合下,有机会多次参与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所委派的实地研究与保育工作。
自此之后,她发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更因而发奋成为野生动物和环境生态保育的长期义工和研究助理。
由于有感本身缺乏相关的学术背景,将难以在这领域有更深入的事业发展,因此当时她便立志要升学及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经历了重重困难,我才成功进入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并成为环境生物科系的硕士研究生。”
“我在大学专研红树林生态的过程中,被红树林环境的各种美妙和重要性所震撼,但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所能带来的改变力量太小而感到遗憾。”
这段研究红树林的时光,让云云体悟到“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这也促成她在毕业后,走上了这条不寻常的自然教育之路。
创“自然教室”提升在地保育
今年是黄云云成为全职自然教育工作者的第10个年头。过往的9年里,她创办了“自然教室”(facebook.com/natureclassroom.page),并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推动民间对本土大自然的意识与关注。
她的工作范畴相当广,疫情之前主要在经营亲子游学和户外体验活动。其中一些活动据点会与当地组织发展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促成一系列的在地生态保育和社区深耕计划,例如为新山原住民村成立的“Friends of Seletar海人之友”和“Seletar Kids Art Education Project海人童绘班”。
推广阅读自然绘本
疫情来袭之后,自然教室迫于各种限制而决定转换运作模式,把野外大自然带到线上分享。目前除了线上自然课以及受邀参与的讲座和工作坊,她和伙伴黄宏进也经营大自然主题频道(youtube.com/c/natureclassroom),旨在推广阅读自然绘本与传播相关科学知识。
疫情期间,他们也陆续出版一些关于本地大自然的读物,包括原住民故事书《A Conversation with Seletar》、食农教育绘本《The Farmer》以及儿童科学图鉴《Penang Night Animals》。
满腔热血 多看多读多尝试
从红树林到海草床,从野生动物到植物,引领着大人小孩实地探索的云云,总是能对大自然里的一切如数家珍,大家不禁赞叹云云在动植物生态方面的浩瀚知识。
但她谦虚道,她并不是个特别有天分或有才华的人,而能掌握相关的知识,只能归功于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还有那满腔的热血。
“如果硬要说有什幺窍门,那就是多读、多看、多去尝试,并且找到其中的趣味和好玩之处,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保持着热情和好奇心。”
这10年来,云云和伙伴们所主办的自然教育活动非常多,她也难算得清了。
2013至2017年间,每年平均办约70场活动,接下来的两年更达到了1年约100个场次。
而疫情开始截至今年2月份,他们则成功规划并实际操作了超过60个不同主题的线上课程,累计约有300个场次。
让少儿接触实践环境关怀
云云和伙伴们这些年来的努力,为的就是希望能在保育运动上带来积极影响,她看到的最大改变,是社会上有更多人愿意主动去认识本土大自然以及关心野生动植物课题,甚至有更多的意愿为这事而付费及付出时间。
他们培养了一批有醒觉、有行动能力的大人们,也提供很多机会让少儿们去接触和实践环境关怀,从中弥补教育体制内的不足。
每一场活动,让云云最为深切感受的是,参与过后的大人们改变了态度和想法,甚至给予她肯定的眼神。
至于小孩,他们所展露的笑容和期待,包括直接向她表达了开心和喜欢的心情,甚至要以她为榜样,成为自然教育工作者。
这些美好的回馈,点点滴滴留在云云的心里,无法磨灭,也成为她持续向前的一股力量。
维持收入 人资不足 最棘手
从事自然教育工作,除了要有热忱与知识,很多时候也会面对其他方面的难题与挑战,需要心力与耐力去应对。
对云云来说,最棘手和最有难度的部分主要是维持收入和人力资源不足这两方面。
“由于普遍上大家对自然教育存在着各种不理解和错误想法,因此要靠这份工作来达致高收入是十分困难的。”
“收入的不稳定,会在生活中带来困扰,也常会局限我们教育工作上的进展。”
此外,从事自然教育工作,需要有足够的热忱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而且还须有一定的知识贮备和相关的经验积累。
特别珍惜同路人
一步一脚印,这些年下来,不禁让她觉得能找到共同理念的伙伴犹如大海捞针,所以也特别珍惜互相陪伴一起走在这条路上的伙伴朋友们。
人生有苦甜,拨开乌云总会见蓝天,从种种磨难中,云云觉得还是有所收获的,那就是能遵循自己的内心,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
“人生短短,总结过去的9年,我没有后悔和遗憾,物质上平平淡淡,但精神上算是挺富足的,哈哈!”
疫期用有限资源拓新天地
突如其来的一场全球疫病,打乱了自然教室的所有计划,也硬生生地斩断了先前的心血和成果。
云云说,一开始他们还相当乐观,但后来对抗冠病疫情已变成了一场持久战,她知道如果不另辟蹊径,自然教室迟早会关门大吉。
“户外活动被迫全面取消时,我们只能在家中利用仅有的资源去开拓新的天地。线上课堂和售卖绘本,一切都从零开始,慢慢摸索。”
“转换运作的方式除了让我们可以继续通过自然教室营生,也让我们在足不出户的同时,维持跟大自然的连结。”
这两年走过来不容易,云云的心情一直随着疫情的浮动而起起落落,不时面对低潮焦虑和挫折沮丧。
她说,自己能挺到现在,都是身边的家人朋友,以及一群爱自然的大小朋友们的不断鼓励和支持。
拟出版本地大自然绘本
疫情冲击下,云云还在努力适应新常态,对于未来则保持观望的态度,走一步看一步。
“在实体活动还未能明朗化的前提下,我希望在自然科学的纪录与创作,以及本地科普读物的出版和推广方面能有一番作为。”
目前,他们在尝试与一些本地画家合作,计划推出分享大自然的本土故事绘本。如无意外,他们将在近期出版第一个作品《十二个月的行道树地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此群组:facebook.com/groups/natureclassroom。
拥生态常识 让绿化更长远
云云认为,要拥有对自然生态基本的常识才能走得更长远。没有知识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大家都知道绿化环境需要多栽植树木,可是在哪里种树?种的应该是什幺树?这都是一门学问。
她说,大家眼所能及的是各种错误示范,包括不当的垃圾处理、欠缺绿色考量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可以避免的建设污染等。
“如果父母能让孩子们多学习和体验大自然,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如果教师能多鼓励学生钻研自然科学,从事环境与生态相关的事业;如果政府能多支持学府和民间组织的研究与保育工作,那幺我们会滋养出有温度、有知识力量的下一代。”
“从这一点出发,如何行动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从云云身上,让我们意识到任重道远,守护大自然,需要大家来共同努力与实践,为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也为下一代,奋力保育这片土地与海洋的美丽生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