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馬新聞

發佈: 3:25pm 10/11/2021

熄燈

燒豬

來記

熄燈

燒豬

來記

“来记烧猪”熄灯 老板平常心看待停业

報道、攝影/林昇春

(大山脚10日讯)百年老字号“”今日售出最后一批、烧鸡及烧鸭后正式。纵然万般不舍,老板黎永麟还是以平常心看待这一生中从年轻做到晚年,却在别无选择下必须退下的事业。

“今天我和平时一样,凌晨3时左右就起身准备烧猪,做了52年的事业,讲没有不舍和失落是假的,但我还是以平常心看待最后一天营业。”

ADVERTISEMENT

黎永麟处理顾客订购的最后一头“来记烧猪”;左为黎光耀。

来记烧猪熄灯 难免依依不舍

黎永麟(71岁)四五年前就已有结束营业和退休的准备,因此对从一生中从事的事业退下,早已有心理准备,只是真到了这最后营业的一天时,心里难免还是萌生依依不舍的感觉。

黎永麟的弟弟黎德发、4名女儿少娟、少梅、美伶和美君,以及儿子光耀,今天都到店里陪他度过意义非凡的一天,只差一名移居新加坡的儿子光旋无法回来。

黎永麟说,他今天烧了一头猪在摊子零售,早上6时左右开摊,一小时内就卖完。今天也有一名老顾客,订了一头烧猪祭拜先人;今天也烧了15只鸡及10只鸭售卖。

黎永麟的四千金齐聚“来记”,陪伴劳碌多年后退休的父亲;右起少娟、少梅,左起黎美君及黎美伶。

酒家多年前已停业

黎永麟经营的“来记烧猪”,师出早年名气在大山脚响当当的“来记酒家”。来记酒家由其祖父黎来创设,最初的店址就在来记烧猪位于大街的现址。来记酒家由黎永麟的爸爸接手经营并于1976年乔迁到居林路新址扩充营业,但多年前已停业,剩下黎永麟经营的来记烧猪沿用祖父之名安名的“来记”金字招牌,营业至今日。

随著“来记烧猪”今日正式熄灯,在大山脚走过逾一世纪的“来记”老字号,也成为大山脚的历史。

退休后好好享受生活

黎永麟说,退休后他会好好享受生活,能出国游玩就出国,也会在家种花菜陶冶心情。

“太太还在世时,我们偶尔也会去中国和纽西兰旅行。”

烧猪工具转卖给同行

他说,店铺会退租,烧猪工具、2台电炉和2台冷房,则会转卖给同行。

“保留下来的就是最珍贵的‘来记’金字招牌,我们就把它当成家传之宝。”

“虽然有许多老顾客不舍,要求我继续卖烧猪,但年纪大了,我始终还是必须退下。”

来自雪兰莪州的陈伟强,阅报获悉曾让他大快朵颐的来记烧猪结业,也到来买烧肉,可惜迟了一步。

陈伟强:遗憾烧肉卖完了

陈伟强(48岁,雪兰莪州人)说,他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大山脚,朋友曾买过来记烧猪肉让他大快朵颐。

“今天阅读报纸,获悉来记烧猪已最后一天营业,因此特地来购买烧肉,遗憾的是烧肉已卖完了。”

温瑞椋(右)祝老朋友黎永麟退休愉快。

温瑞椋:特地到来给老朋友鼓励

曾从事外厨服务行业的温瑞椋(67岁)说,他为丧府提供煮食服务时,经常代购来记烧猪,今天也特地到来给老朋友鼓励和祝贺退休愉快。

金辉(右)成为来记烧猪的最后一名顾客;左起黎永麟及黎德发。

金辉:光顾了廿多年

今天成为来记烧猪最后一名订购整头烧猪的金辉(50岁)说,他本来不知今天是来记烧猪最后一天营业。

“我是来老顾客,光顾了廿多年,多数都是订购整只烧猪供祭拜用途,今天的烧猪买来祭拜先父。”

庄佛和(右)与黎永麟相识逾半世纪,祝老友退休后好好享受生活。

庄佛和祝永麟荣休快乐

威省广惠肇会馆会长拿督庄佛和与也是该会馆会员的黎永麟相识50多年,今天经过摊档时想要买烧猪肉,但也迟了一步。

他与黎永麟寒暄,并祝对方享受退休生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發佈: 6:07pm 13/04/2025
檳城郵政總局悄悄熄燈 通訊歷史在唐寧街落幕

(檳城13日訊)位於唐寧路的檳城郵政總局,本月2日已悄悄“熄燈”。

根據網媒《自由今日大馬》報道,檳郵政總局自1962年就附屬在端姑薩布特拉大廈,隨著該郵政總局的關閉,也象徵悠久的通訊歷史正式在唐寧街落幕。

(大北馬)檳唐寧路郵政總局,4月2日已悄悄“熄燈”
檳郵政總局自1962年,就附屬在端故薩布特拉大廈。
大馬郵政:實體郵局已不實際

大馬郵政發言人說,如今越來越少人使用郵政局,實體郵政局已經不實際了。

撰寫不少有關喬治市作品的歷史學家馬庫斯蘭登說,郵政局的關閉標誌近兩個世紀前的郵政傳統終結。

“唐寧路曾經有3座郵局大樓,分別位於不同的角落,使這條街自東印度公司時代以來就成為了信件、電報、金融和政府事務的交流中心。”

他說,唐寧街首座郵政局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位置就是如今的滙豐銀行。

“1904年,一座新的郵局在政府辦公大樓在海墘開業,該大樓還包括唐寧街和愛德華國王廣場(鐘樓),該建築在二戰期間部分被毀。”

他指出,二戰後郵政服務轉移到萊特街、康華麗堡旁日本建造的倉庫,該倉庫成為郵政總局長達約10年。

他說,在殖民時代,檳城在區域通訊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僅成為馬來亞半島,也遠至蘇門答臘的郵政代理。

“來自這些地區的郵件會經過檳城,然後發往更遠地方。即使來自歐洲信件,也經常會經過檳城,再寄到新加坡。你會發現一些舊信封上蓋著‘檳城到新加坡’的郵戳。”

他指出,唐寧街不僅是一個地方郵局,更是通路。人們會等待郵船抵達,並在郵船啟航前趕著寄出信件。

他也說,在輪船出現之前,一切都取決於季候風,郵政總局的活動遵循季節性的航行模式。

(大北馬)檳唐寧路郵政總局,4月2日已悄悄“熄燈”
檳城郵政總局已悄悄“熄燈”。
二戰後郵件量增 規劃現代化郵局 

馬庫斯蘭登說,二戰後,隨著郵件量的激增,更需要更大、更現代化郵局,因此在規劃新政府大樓,即端故薩布特拉大廈時,特別考慮將郵政總局納入其中,郵政總局在1962年6月15日,於唐寧街正式開業。

他指出,根據《海峽時報》1962年8月報道,新郵局獲得大規模提升,設有抬高的地板以方便處理郵件,並設計一個有18個櫃檯的大廳。

“此外,大樓還設有專門的電報服務和公共諮詢區,以及兩臺自動郵票售賣機,這在全國尚屬首創。大樓內還設有獨立的封閉空間,可容納1000多個私人郵箱。”

他說,大樓內部當時被譽為“色彩交響曲”,被認為是該地區最現代化的大樓之一。

1960年初郵件激增至8.5萬封 

檳城郵政總局在1955年,處理的郵件有6萬封,但來到1960年初,激增至8萬5000封,成為了馬來亞獨立後,不斷髮展的通訊和貿易網絡重要部分。

檳城郵政總局也是普通民眾的銀行。由政府支持的儲蓄機構,即郵政儲蓄銀行(POSB)就設在此,尤其是在商業銀行未興起前,許多人都在使用此銀行。

在最繁忙的年代時,郵政總局總是擠滿了人,隊伍甚至排到了門外,尤其是在開齋節期間,人們會寄出上百的賀卡。

(大北馬)檳唐寧路郵政總局,4月2日已悄悄“熄燈”
檳城郵政總局,曾經將“通訊功能”都集中一起。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