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3:25pm 10/11/2021

熄灯

烧猪

来记

熄灯

烧猪

来记

“来记烧猪”熄灯 老板平常心看待停业

报道、摄影/林昇春

(大山脚10日讯)百年老字号“”今日售出最后一批、烧鸡及烧鸭后正式。纵然万般不舍,老板黎永麟还是以平常心看待这一生中从年轻做到晚年,却在别无选择下必须退下的事业。

“今天我和平时一样,凌晨3时左右就起身准备烧猪,做了52年的事业,讲没有不舍和失落是假的,但我还是以平常心看待最后一天营业。”

ADVERTISEMENT

黎永麟处理顾客订购的最后一头“来记烧猪”;左为黎光耀。

来记烧猪熄灯 难免依依不舍

黎永麟(71岁)四五年前就已有结束营业和退休的准备,因此对从一生中从事的事业退下,早已有心理准备,只是真到了这最后营业的一天时,心里难免还是萌生依依不舍的感觉。

黎永麟的弟弟黎德发、4名女儿少娟、少梅、美伶和美君,以及儿子光耀,今天都到店里陪他度过意义非凡的一天,只差一名移居新加坡的儿子光旋无法回来。

黎永麟说,他今天烧了一头猪在摊子零售,早上6时左右开摊,一小时内就卖完。今天也有一名老顾客,订了一头烧猪祭拜先人;今天也烧了15只鸡及10只鸭售卖。

黎永麟的四千金齐聚“来记”,陪伴劳碌多年后退休的父亲;右起少娟、少梅,左起黎美君及黎美伶。

酒家多年前已停业

黎永麟经营的“来记烧猪”,师出早年名气在大山脚响当当的“来记酒家”。来记酒家由其祖父黎来创设,最初的店址就在来记烧猪位于大街的现址。来记酒家由黎永麟的爸爸接手经营并于1976年乔迁到居林路新址扩充营业,但多年前已停业,剩下黎永麟经营的来记烧猪沿用祖父之名安名的“来记”金字招牌,营业至今日。

随著“来记烧猪”今日正式熄灯,在大山脚走过逾一世纪的“来记”老字号,也成为大山脚的历史。

退休后好好享受生活

黎永麟说,退休后他会好好享受生活,能出国游玩就出国,也会在家种花菜陶冶心情。

“太太还在世时,我们偶尔也会去中国和纽西兰旅行。”

烧猪工具转卖给同行

他说,店铺会退租,烧猪工具、2台电炉和2台冷房,则会转卖给同行。

“保留下来的就是最珍贵的‘来记’金字招牌,我们就把它当成家传之宝。”

“虽然有许多老顾客不舍,要求我继续卖烧猪,但年纪大了,我始终还是必须退下。”

来自雪兰莪州的陈伟强,阅报获悉曾让他大快朵颐的来记烧猪结业,也到来买烧肉,可惜迟了一步。

陈伟强:遗憾烧肉卖完了

陈伟强(48岁,雪兰莪州人)说,他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大山脚,朋友曾买过来记烧猪肉让他大快朵颐。

“今天阅读报纸,获悉来记烧猪已最后一天营业,因此特地来购买烧肉,遗憾的是烧肉已卖完了。”

温瑞椋(右)祝老朋友黎永麟退休愉快。

温瑞椋:特地到来给老朋友鼓励

曾从事外厨服务行业的温瑞椋(67岁)说,他为丧府提供煮食服务时,经常代购来记烧猪,今天也特地到来给老朋友鼓励和祝贺退休愉快。

金辉(右)成为来记烧猪的最后一名顾客;左起黎永麟及黎德发。

金辉:光顾了廿多年

今天成为来记烧猪最后一名订购整头烧猪的金辉(50岁)说,他本来不知今天是来记烧猪最后一天营业。

“我是来老顾客,光顾了廿多年,多数都是订购整只烧猪供祭拜用途,今天的烧猪买来祭拜先父。”

庄佛和(右)与黎永麟相识逾半世纪,祝老友退休后好好享受生活。

庄佛和祝永麟荣休快乐

威省广惠肇会馆会长拿督庄佛和与也是该会馆会员的黎永麟相识50多年,今天经过摊档时想要买烧猪肉,但也迟了一步。

他与黎永麟寒暄,并祝对方享受退休生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6:07pm 13/04/2025
槟城邮政总局悄悄熄灯 通讯历史在唐宁街落幕

(槟城13日讯)位于唐宁路的槟城邮政总局,本月2日已悄悄“熄灯”。

根据网媒《自由今日大马》报道,槟邮政总局自1962年就附属在端姑萨布特拉大厦,随着该邮政总局的关闭,也象征悠久的通讯历史正式在唐宁街落幕。

(大北马)槟唐宁路邮政总局,4月2日已悄悄“熄灯”
槟邮政总局自1962年,就附属在端故萨布特拉大厦。
大马邮政:实体邮局已不实际

大马邮政发言人说,如今越来越少人使用邮政局,实体邮政局已经不实际了。

撰写不少有关乔治市作品的历史学家马库斯兰登说,邮政局的关闭标志近两个世纪前的邮政传统终结。

“唐宁路曾经有3座邮局大楼,分别位于不同的角落,使这条街自东印度公司时代以来就成为了信件、电报、金融和政府事务的交流中心。”

他说,唐宁街首座邮政局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位置就是如今的汇丰银行。

“1904年,一座新的邮局在政府办公大楼在海墘开业,该大楼还包括唐宁街和爱德华国王广场(钟楼),该建筑在二战期间部分被毁。”

他指出,二战后邮政服务转移到莱特街、康华丽堡旁日本建造的仓库,该仓库成为邮政总局长达约10年。

他说,在殖民时代,槟城在区域通讯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成为马来亚半岛,也远至苏门答腊的邮政代理。

“来自这些地区的邮件会经过槟城,然后发往更远地方。即使来自欧洲信件,也经常会经过槟城,再寄到新加坡。你会发现一些旧信封上盖着‘槟城到新加坡’的邮戳。”

他指出,唐宁街不仅是一个地方邮局,更是通路。人们会等待邮船抵达,并在邮船启航前赶着寄出信件。

他也说,在轮船出现之前,一切都取决于季候风,邮政总局的活动遵循季节性的航行模式。

(大北马)槟唐宁路邮政总局,4月2日已悄悄“熄灯”
槟城邮政总局已悄悄“熄灯”。
二战后邮件量增 规划现代化邮局 

马库斯兰登说,二战后,随着邮件量的激增,更需要更大、更现代化邮局,因此在规划新政府大楼,即端故萨布特拉大厦时,特别考虑将邮政总局纳入其中,邮政总局在1962年6月15日,于唐宁街正式开业。

他指出,根据《海峡时报》1962年8月报道,新邮局获得大规模提升,设有抬高的地板以方便处理邮件,并设计一个有18个柜台的大厅。

“此外,大楼还设有专门的电报服务和公共咨询区,以及两台自动邮票售卖机,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大楼内还设有独立的封闭空间,可容纳1000多个私人邮箱。”

他说,大楼内部当时被誉为“色彩交响曲”,被认为是该地区最现代化的大楼之一。

1960年初邮件激增至8.5万封 

槟城邮政总局在1955年,处理的邮件有6万封,但来到1960年初,激增至8万5000封,成为了马来亚独立后,不断发展的通讯和贸易网络重要部分。

槟城邮政总局也是普通民众的银行。由政府支持的储蓄机构,即邮政储蓄银行(POSB)就设在此,尤其是在商业银行未兴起前,许多人都在使用此银行。

在最繁忙的年代时,邮政总局总是挤满了人,队伍甚至排到了门外,尤其是在开斋节期间,人们会寄出上百的贺卡。

(大北马)槟唐宁路邮政总局,4月2日已悄悄“熄灯”
槟城邮政总局,曾经将“通讯功能”都集中一起。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