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焦点

发布: 4:49pm 05/11/2021

大虾姑

旅游复业

活海鲜需求增

收购价

大虾姑

旅游复业

活海鲜需求增

收购价

旅遊復業活海鮮需求增 大蝦姑收購價猛漲

报道、摄影/李发联
大蝦姑難捉,貨源少。

(吉輦5日訊)冠病疫情緩和,跨州限制解除,加上國內外旅遊活動增加,活海鮮的“大蝦姑”需求量大增,漁村收購價連跳三級,每公斤已超150令吉,比平時的100令吉收購價猛漲一半,由於貨源少,搶購價可能再攀高。

大蝦姑的市場一向出口為主,本地海鮮樓及家庭在疫情爆發期間,旅遊活動停止、市場銷量緩慢,漁村收購價也保持平穩,政府於最近解除了跨州限制,國內旅遊活動活動起來,許多旅遊景點及海鮮樓,遊客大增,也帶動活動活海鮮的銷量。

ADVERTISEMENT

小蝦姑也是食客喜愛的美食海鮮。

國外的旅遊活動也開始復甦,一些國家也打開國門,迎接國外旅客到來,這也帶動海產美食的需求量,尤其活動海鮮之一的“大蝦姑”更是成為餐桌上的搶手貨,本地大收購商多出口至香港為主。

大蝦姑以“活”保持鮮度

蝦姑肉質鮮甜,營養豐富,備受食客喜愛,大小蝦姑都有不同煮法與食法,其中大蝦姑以“活”保持其鮮度。

大蝦姑肉質鮮甜,深受食客歡迎。

“大蝦姑”品種非常多,多達幾十種,分佈在東盟、中國、臺灣及日本等沿海地帶。大蝦姑一般尺寸是在10至12吋。

角頭漁民捕捉大蝦姑,都要出海至十多海哩以上海域捕捉,而且每月只有數天適合的潮水可捉,死潮期潮水沒波動就捉不到,要等到大潮期,潮流大波動,捉到大蝦姑的幾率會較高。

杜漢雄:研究“怪稜網”捉大蝦蛄

角頭當地漁民杜漢雄(50歲)向星洲日報《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說,活的“大蝦姑”才值錢,所以他們專門研究適合捕捉它的稜網,稱為“怪稜網”,除捉大蝦蛄,也捕龍舌魚等。

由於要活的大蝦姑才有價,船上都有打氧機,確保大蝦姑不死亡,回港後就賣給當地收購商。

杜漢雄:角頭漁民是以“怪稜網”捕捉大蝦姑及龍舌魚。

他說,大蝦姑盛產的季節多在農曆六至九月,如今已來到季末,大蝦姑漸少,不過這幾天卻有一些收穫,而且價錢也漲了。

杜漢雄說,角頭目前用“怪稜網”捕捉大蝦姑的船隻不多,只有十來艘,由於海產逐年減少,他們都要特注意潮流走向和特定區域,這些都是靠著經驗作業。

一些捕捉甘望魚的船隻,在甘望魚淡季時,也會轉向捕捉其他海產,包括龍舌魚及大蝦姑。

陳俊安:收購價依市場浮動

角頭聯興魚行少東陳俊安接受訪時說,他也有向漁民收購大蝦姑,大批發商過後會來這裡收購,他也有一部分寄往本地市場。

陳俊安:大蝦姑的需求量增加,貨源少的情況下,價格就會出現波動。

“收購價要看市場,若市場缺貨,需求量增加,價格方向就會出現波動,而且活海鮮的貨源一向都較少,漁船也不是每天都有漁獲。”

陳俊安說,近幾年,海產的捕獲量有所減少,加上海上天氣陰晴不定,不時起風浪,造成海產貨源少,各類漁獲價錢都有提高了。

角頭漁村的海產有多元性,主要這裡有雙拖筐腳網船、稜網船等,捕獲的海產種類較多,尤其甘望魚船也增加。

旅遊活動增加,帶動活海鮮“大蝦姑”的需求量,漁村收購價也跟著大漲。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4:17pm 09/10/2023
“每亩田赚200如何养家?” 稻农促上调稻谷收购价
(大北马)每亩田只赚200令吉,我们也需要养家!
哥打瓜拉姆拉约50名稻农抗议稻谷收购价跌。

(双溪大年9日讯)“一年收割2次,扣除开销后,平均每亩田只赚200令吉,我们也需要养家糊口的……”

约50名稻农今日聚集哥打瓜拉姆拉稻田二区展开和平示威,促请政府插手,将收购稻谷价格从现在的每吨1200令吉,上调回1700令吉;他们指也面对收到掺有杂质的种子、肥料价格高涨以及排水系统等问题。

(大北马)每亩田只赚200令吉,我们也需要养家!
祖基菲里促政府重新制定合理的稻谷收购价。
稻农代表 :大多数稻农租地耕种

稻农代表祖基菲里说,绝大多数稻农都是租地耕种,在通胀压力骤增,各大商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环境下,稻谷收购价格下降,无疑是让稻农的生活雪上加霜,政府必须重新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大北马)每亩田只赚200令吉,我们也需要养家!
莫哈末法兹鲁说,稻谷收购价格骤降,他们的收入从平均每亩田700令吉降至200令吉。

稻农莫哈末法兹鲁也提及,稻谷收购价格骤降以后,他们的收入从平均每亩田700令吉降至200令吉,这已包括政府提供的500令吉补贴。

他说,有时候获分配的稻种品质欠佳致无法发芽,他们被迫自掏腰包购买稻种(每包35令吉)重新耕种,耗时又耗钱。此外,割稻机也是向商家租借,若有损坏还得赔钱,田中小路也要他们自己花钱修补和后期保养。

(大北马)每亩田只赚200令吉,我们也需要养家!
莫哈末亚金特说,水利灌溉局配水不当,导致即将收成的稻米被水浸坏,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收成损失。
亚金特:配水时间不协调 浸坏稻米

稻农莫哈末亚金特说,水利灌溉局(JPS)配水时间不协调,也没有依据稻田面积平均分配,导致即将收成的稻米被水浸坏,给稻农造成巨大的收成损失。

“归根究底,是水利灌溉局没有规划好稻田水供时间表所致;我已向当局反映问题,但官员只是口头答应配合,问题还是周而复始地发生。甚至有稻农准备耕种前,要求官员放水,却被指是故意找茬,令他们投诉无门。

“此外,在稻米收成后,水利灌溉局派员来清理水道,但因为拨款有限,工程只进行到一半,剩下的部分却要我们自掏腰包完成。”

 
(大北马)每亩田只赚200令吉,我们也需要养家!
峇杜鲁希望政府放权,让各县农业局与水利灌溉局官掌管自己的区域,以便能更有效地解决稻农问题。
峇杜鲁:盼下放管辖权

哥打瓜拉姆拉南部农民组织代表峇杜鲁说,当地有1866名稻农,约3666英亩稻田,一年收割2次,每英亩平均有4公吨稻谷收成,主要是依赖水道供水耕种。

他曾多次向吉州农业局与水利灌溉局官员反映稻农问题,相信是当局管辖的范围太大,即包括瓜拉姆拉、华玲与钖县,导致上述问题迟迟未能得到重视。

他希望政府下放权力,让各县农业局与水利灌溉局官掌管自己的区域,以便能更有效地替稻农解决问题。

他说,州内稻田分别由慕达农业发展机构(MADA)及农民组织(PPK)管辖,MADA今年内已2次获得联邦政府的提升基设拨款,但该组织的申请却未有下文。

他促请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以及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关注此事。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