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发布: 8:26pm 18/09/2021

网络安全

性剥削

受害者

儿童少年

网络安全

性剥削

受害者

儿童少年

提升網絡安全意識 慎防兒少成性剝削受害者

报道:刘雯诗
(大北马)网络安全意识需提升  慎防儿少成性剥削受害者
教育視頻以簡單的圖傳達重要信息。(圖取自WCC視頻)

(檳城18日訊)網絡是吸收資訊、學習、探索、娛樂、社交的重要管道,另一方面,由它所衍生的風險,甚至是犯罪亦不可忽視。

網絡霸凌、詐騙、性剝削、網絡跟蹤與騷擾事件的遍及各年齡和性別,不少兒童與青少年亦成為罪犯下手的對象。唯有在造成傷害前認識其風險,謹慎防備,才能避免陷入危險。

ADVERTISEMENT

(大北马)网络安全意识需提升  慎防儿少成性剥削受害者
婦女醒覺中心(WCC)社工暨教育活動人員葉妍瑩。
葉妍瑩:告知孩子如何自我保護

婦女醒覺中心(WCC)社工暨教育活動人員葉妍瑩接受星洲日報《大北馬》社區報記者訪問時說,在兒少使用網絡方面的安全意識有待提升,其中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引導扮演重要的角色。

她說,人們沒有理由阻止孩子使用網絡。大人的責任不是隻把上網設備交給孩子,而要告知如何安全使用網絡和自我保護。

從事於婦女與兒童援助工作的她說,在青少年被強姦的案例當中,有個女孩在網上認識成年男子,彼此結交為友1年多後首次約出來見面,女孩即遭到強姦。

不過,由網絡而衍生的性犯罪,最常見的是認識短時間內就約出來見面。有個女孩跟男孩網友聊天不到兩週後,某日父母不在家時約到家中玩電玩,那時男孩強姦了女孩。

還有一名未成年男孩,跟謊稱是女性的網友見面時被雞姦。

上述個案是從線上延伸至線下的犯罪。這是否意味足不出戶就比較安全?

(大北马)网络安全意识需提升  慎防儿少成性剥削受害者
視頻以麗拉(Lila)的遭遇,教育如何防備以免成為受害者。(圖取自WCC視頻)
大部分曾接收陌生色情訊息
逾半曾跟網友見面

聯合國《東亞兒少使用社交媒體:機會、風險與危害(大馬版)》疫情前(2019年)針對4國兒少的調查報告指出,5人當中有2人有過不好也不願跟別人提起的網絡使用經驗。

大部分參與調查者曾接受過陌生人在社交平臺的好友請求。超過一半曾跟在網絡認識的人見面。

男生和女生都曾接受過陌生人傳的色情訊息,包括陌生人的性器官。大部分曾被要求傳送性愛照片、影片給對方。

數百萬兒童疫情期接觸網絡

2020年冠病疫情爆發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即提出在封鎖狀態下,數百萬兒童的生活將更多地接觸到網絡,網絡危害風險也會增加。

其中藉由網絡針對未成年者的性剝削(sexual exploitation)事件值得關注。性剝削是指實際利用或意圖利用弱勢地位、權力或信任,實現性目地的任何行為,包括性虐待、操控受害者、剝削兒童的性用以自我滿足或謀利。

2020年3月18日至4月14日短短一個月內,大馬網絡安全機構就接獲23宗性勒索投報案件,比往年同期激增50%,其中有2宗未成年受害者。

受害者一旦陷入陷阱,罪犯就以公開受害者裸照威脅,索取更多不雅照。在警方於2019年揭露的類似事件當中,最小的受害者只有12歲。

性勒索也許是個人所為,也可能是犯罪集團操縱。勒索的也許是金錢、性、或是用作商業目的,如售賣受害者裸照或作為收費色情圖像俱樂部內容。

兒童色情圖像上傳 大馬榜上有名

我國在“兒童色情”(child pornography)圖像的網絡上傳數量榜上有名,居世界第19位。根據2019年美國國家失蹤與受虐兒童援助中心(NCMEC)從全球接獲的1690萬宗關於兒童色情圖像的投報當中,18萬3407宗的圖像上傳地點是大馬。

網絡無疆界,給跨國犯罪分子打開方便之門。2019年跨國刑警組織揭露,一名臺灣男子透過社交平臺掌握未成年者喜好,以韓國偶像見面機會為條件,交換裸照和視頻,受害者包括大馬青少年。

2021年5月揭露,本地12歲女孩在Instagram與陌生賬號聊天遭騙取上半身裸照。之後有“好心賬號”告知其裸照已在網絡流傳,接著又有賬號要求她以裸聊交換條件,以便刪除早前流傳的裸照。女童不知所措照做,隨後對方進一步要求女童拍攝姐姐的裸照。

後因女童覺得不妙而提起勇氣告訴父母才揭露此事。上述案件無法展示我國兒童性剝削情況的全貌,卻足以成為警示。

(大北马)网络安全意识需提升  慎防儿少成性剥削受害者
WCC製作視頻上傳至優管頻道,提醒兒少小心網絡暴力。(圖取自WCC視頻)。
性犯罪早一直存在
無法反映實際情況難判斷

葉妍瑩說,無論是未成年者受害的性剝削事件,或是由網絡衍生的性犯罪早在疫情之前就一直存在。至於是否因疫情而增加,該組織接受的案例是由醫院所轉介,無法反映實際情況的全貌,難以根據手上的案例判斷。

WCC於2015年開始到中學舉辦網絡安全醒覺講座。2021年轉為線上舉辦,上半年共有396名來自檳城、吉隆坡和吉蘭丹的青少年參與。

她說,講座內容涵蓋:交換色情信息(sexting)的風險、網絡跟蹤(stalking)和性誘導(grooming)。

“我們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各種行為的風險並做討論。提醒應對各種情況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她跟青少年互動時發現,在教育學生避免成為受害者的同時,灌輸不要成為加害者的工作亦十分重要。

容易成網絡霸凌加害者

“除了性犯罪,網絡霸凌的情況也值得關注。孩子在沒有大人的引導下,很容易成為網絡霸凌加害者。”

她分享某次講座以13歲少女跟網友首次約會被強姦的新聞剪報,以便討論此案例。學生的看法如何呢?

“誰叫她發姣?”、“是她自願要出去的嘛!”、“我才沒那么笨”還有許多譴責受害者的評論,跟社交平臺上常見的網絡霸凌言論沒兩樣。

“我要求學生換位思考,以接觸過的案例經驗總結告訴學生,這些事情發生在任何人的幾率都很高。”

教育工作者扮演重要角色。2019年WCC獲教育局配合與安排,培訓州內約50名輔導老師。反饋是在教師在實踐時有難處。反之,在小學階段“Ok Tak Ok”的培訓,教師比較能自在跟孩子談起關於身體安全的問題。

受訓者懂得通報和求助

“但起碼受訓者在這方面的認識有所提升,遇到類似事件知道通報和求助管道。”

葉妍瑩說,家人該多瞭解孩子需求,例如發現孩子經常沉迷網絡,不要一味責罵,否則有可能把孩子進一步推向潛在的罪犯,面對問題也抗拒求助。

(大北马)网络安全意识需提升  慎防儿少成性剥削受害者
聯合國亞太辦事處編撰並於2020年出版的指南。

2020年聯合國亞太辦事處編撰的《給父母與看護者的提示:冠病疫情時期保護孩子使用網絡的安全》摘要:

1. 跟孩子討論可花多少時間上網、玩遊戲、聊天以及做功課,達成約定。

2. 跟孩子談談網絡安全的問題。抱持開放和正面的態度跟他們提及上網時間,不時詢問孩子是否有擔憂的事情,以及詢問他們關於網友的事。

此外,需瞭解大部分能保護兒童網絡安全的行為和因素,跟離線時大致相同。

3. 灌輸孩子正面的社會價值、尊重、同理心、良好溝通以及解決衝突的能力。

4. 善用網絡安全工具,包括瞭解瀏覽器、社交平臺的安全和隱私設定等。

5. 瞭解援助管道,包括各平臺或應用程式內置的舉報系統。若有關於兒童性剝削或不當內容可透以下管道投訴:

(a)英國網絡觀察基金會與馬來西亞Childline基金會合作平臺(https://report.iwf.org.uk/my/report)

(b)馬來西亞網絡安全機構Cyber999熱線:1-300-88-2999。

(c)馬來西亞通信和多媒體委員會(MCMC):aduanskmm@cmc.gov.my

6. 需瞭解有時孩子並不願意跟你談起在網絡上的遭遇,因此可透過他們的同伴或跟他們聊得來的人瞭解情況。

7.理解隱私風險。閱讀不同工具的隱私條例,也可搜索“(使用的應用程式名稱)+隱私風險”關鍵詞讀清楚。確認孩子使用的設備防毒軟體有更新,以及各項安全設定。

確保孩子使用新應用程式時,其位置不被識別或被別有用心者追蹤。

上網設備的攝像頭用完後記得關掉。在不使用攝像頭時,可用膠帶或便條紙貼住它,以在開啟時提醒家裡的每個人。

8. 尊重兒童的隱私。在社交平臺上貼文分享或上傳照片或影片時要小心,以免損害或影響其隱私和安全。

9. 跟孩子一起遊戲。可共同探索各種網絡遊戲、社交媒體、網頁和應用程序,藉此灌輸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同時善用網絡進行創意和正面的活動。

此外,可鼓勵孩子多嘗試網絡之外,如閱讀或其他室內遊戲。

10. 積極跟孩子溝通。網絡與科技在疫情期間提供許多機會和益處,若孩子能具備正確的情感工具和知識,就能充分利用它。瞭解孩子如何在網絡空間保持安全很重要,而這有賴於父母和照護者的自身的掌握。這些簡單的步驟可確保你和孩子在疫情期間維持健康與愉快的關係。

(大北马)网络安全意识需提升  慎防儿少成性剥削受害者疫情期間的網絡安全意識講座轉為線上進行,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