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第三波冠病疫情,我差點得去檢驗,因為朋友接觸冠病確診者,而我又與這位朋友有接觸,是屬於跟確診者接觸的第三或四代人,即如果屬於第二代的友人中招,我就得檢驗。
他們一班朋友一起運動和聚餐,跟這位確診者在脫口罩的情況下近距離接觸。確診者是因為到某個辦公室處理文件事務,接觸到為他提供服務的病患,所以被追蹤後,受召去檢測。
ADVERTISEMENT
我們對於他只是到此辦公室就被感染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聽起來可能性不大,我們幾位朋友最後猜測,他雖然受到感染,但可能是在別處染上,卻被列入辦公室感染群。
當我這位沒工作、需要看護家中老人家、少出門的朋友被叫去檢測時,我幾乎不敢相信,因為我們常常以為這樣的事,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而且他幾乎是足不出戶的。更甚的是,有一位從今年3月開始也幾乎沒踏出家門的人士,也因讓這位確診者到他家,而彼此有了接觸。
所幸,大家第一次的檢測屬陰性,第二次更準確的血液檢測也屬陰性,至今超過14天都沒事。而確診者直到出院後,也一直無症狀。
這件事後,雖然對於感染冠病防不勝防而有所感慨,但是我對冠病防疫以另一種眼光看待,也注意到很多人其實有疏忽的地方,例如跟對方在家裡見面是脫口罩的,因為我們會認為對方應該是安全的。
此外,我們也認為能上門來的人也是安全的,讓他或她進屋,加上自己幾乎足不出戶,接觸確診者的幾率應該很低,哪料到偏偏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有時在路上,看到很多人在店內、工作場所、車裡、跟朋友聚會,都是脫口罩和沒有保持人身距離,因為想著都是同事和朋友,就認為那種情況是安全的。
我瀏覽檳城的冠病臉書,朋友的朋友確診那天,只有3個確診者是屬於社區感染群,其他皆是監獄或別的地方感染群。如果以幾率來算,要我們遇到確診者而彼此有接觸,幾率是很低的,但我們有時又會偏偏遇上。
所以,還是做好防疫工作,這樣即使不幸中招,也對得起自己或別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