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槟城20日讯)新街头巴刹的提升工程因各种因素,被拖延了许久,最近,非政府组织那边传来不满声音,指工程为了要在菜市场后方建一幢5楼建筑物,于是把该部分原本被定为“第二类别古迹”的结构,改成“填充用地”(infill),以便可以进行“相容性的重建发展”。
新街头巴刹建筑正面与主体仍是第二类别古迹
ADVERTISEMENT
这一项更动,可在乔治市世遗特区蓝图(替代版)中见到,根据该蓝图,建筑物后部的相关结构,已从“第二类别古迹”改成“填充用地”。
针对这一点,槟州首席部长政治秘书兼光大区州议员郑来兴接受《大北马》社区报记者访问时强调,菜市场的建筑正面与主体,仍然被保留为第二类别古迹。
每5年检讨世遗特区蓝图
针对上述的更动,他说:“在每5年检讨一次的乔治市世遗特区蓝图中,就会讨论与修改蓝图内容,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他指出,乔治市是一个活态遗产城市,在保留遗产建筑时,也必须让人在这个城市里从事活动。
替代版蓝图须获批才宪报
郑来兴说,乔治市世遗特区蓝图(替代版)在获得槟州策划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后,才会在宪报上公布。
“这蓝图已进行了一次的公众咨询,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获得批准,以进一步在宪报上公布。”
在乔治市世遗特区蓝图中,对“填充用地”的注解是在原有空地或临时结构处,进行相容性的重建发展是被允许的。

至于第二类古迹则是指,保证将尽一切努力保存的建筑、物件和遗址。乔治市世界遗产城内大多数的建筑物属于此类别。
影响城市景观 5层楼工程未批
坐落在乔治市世界遗产城里的新街头巴刹,是一座拥有123年历史的遗产建筑。

新街头巴刹位于乔治市内新街与沓田仔的交界处,约于1900年兴建,属于维多利亚建筑风格。早年前,巴刹所地为马来人墓园,至今还有一座墓在巴刹范围内,该墓被列为第一类别古迹。

谈论多年的提升工程原本在委任承包商等程序后终见眉目,但工程计划中会在巴刹后新建一栋楼高5层的建筑物,却突然遭到国家遗产局基于建筑物高度而喊停。
郑来兴说,新街头巴刹提升工程,于2022年获槟岛市政厅的技术审核委员会(TRP)的认可(Diperakukan),也于同年委任了工程承包商。

他指出,经过多次会议后,国家遗产局基于这项工程中将新建5层楼建筑,而该建筑高度会影响城市景观,于是提交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心(WHC),以征询进一步的意见。
“所以,到目前为止,TRP还在等着国家遗产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意见回复,之后才会进一步讨论这项工程,也换句话说,5层楼的工程是还没批准的。”

无论如何,他希望这项谈论大概有10年之久的新街头巴刹提升工程,能够尽快动工,让小贩能够在新的环境里营业。
“工程动工后,小贩将会配合工程施工改在巴刹旁营业,他们不会被迁移到巴刹以外的地方营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