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35am 31/03/2023

华小

特殊教育

细述

时中正校

华小

特殊教育

细述

时中正校

细述‧华小 | 走过百年兴衰 转型设特殊班 时中正校用爱教自立

报道、摄影/刘振仪
部分照片/时中正校脸书专页

在百年岁月里经历了兴盛与衰落之后,如今已是一所以为重心的微型

ADVERTISEMENT

时中正校坐落在爱情巷,属于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城核心区范围,校舍由一座古迹建筑打造而成,面积不大,只有0.5英亩。这里没有宽大的草场或宏伟的建筑,从校门走入庭院到后院,望向左右两边,校舍全景便收进眼底。

时中正校坐落在乔治市逾百年,属于历史悠久的华小。

虽然如此,学校设施应有尽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目前有10间课室,其他设施包括食堂、图书馆、工艺室、电脑室、音乐室、科学室等。

最重要的是,这小小学堂装着大爱心,包容着一群拥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引领学生走向自立之路。

时中正校注重谋生能力非考多少A

在时中正校,教育工作者注重的不是学生考试拿了多少个A,或者在比赛中拿多少个第一名。

时中正校如今以特殊教育为重心。

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一群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能不能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踏出校园后能否自力更生。若可通过这一段校园生涯为学生打下独立谋生的基础,教师们就倍感欣慰了。

设有6主流班4特殊班

时中正校共有10班,分别是6个主流班和4个特殊班,录取的特殊学生主要是学习障碍、自闭、过动、阅读障碍的类别。

我国的特殊教育模式分为3类,分别是特殊教育学校(SPK)、特殊教育融合班(PPKI)和融合教育(PPI)。

特殊教育学校拥有完全独立的校园,由特殊教育老师教导,多数是视障和听障的学生就读;特殊教育融合班是与主流学生共用校舍,但两者学习不一样的课程,由特殊老师教导;接受融合教育的学生则与主流学生在同一间课室上课,学习一样的课程。

开设两种特殊教育班

时中正校开设的两种特殊班,是特殊教育融合班和融合教育。

这里录取的学生不一定需要特殊卡(OKU卡);持有特殊卡的学生,也未必被安排到特殊教育融合班。学校会视情况而定,把学生安排到主流班进行全融合教育或半融合教育。

时中正校现任校长黄思捷(前排右四)和该校教职员庆祝新春活动时合照。

根据时中正校现任校长黄思捷,2023年新学年,时中正校共有56名学生,分别是特殊班学生31名和主流班学生25名。主流班的25名学生里,6名学生没有特殊卡,其余19名是持有特殊卡的学生。

依特殊生能力分班

在特殊班的分配上,校方不是以年龄界定,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的阅读、书写和算术能力,并考量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情绪,进行分班。

为了打造更安全的环境,二楼课室外的走廊安装了围栏。

就是说,学生是否懂得自行上厕所、有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语言表达和读书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都是校方需做出的评估。

课纲着重生活自理技能

时中正校的特殊教育纲要,除了语言、书写、语法、科学、美术等,课程纲要也要纳入生活自理(学习自我管理和操控技能),以及生活技能。

时中正校的图书馆虽然不大,但感觉舒服。

自我管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比如穿衣、刷牙、洗脸、冲凉、洗衣服等。操控技能主要让肌肉神经掌控比较弱的学生,慢慢学会运用肌肉,训练达到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

生活技能主要让学生接触缝纫、烹饪、种植、蓄养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会教导学生实践,加强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但除此之外,对特殊孩子最大的帮助,莫过于学生家长必须给予重视、用心,以及与配合校方,并注重孩子的纪律。

时中正校引进叠杯活动,加强学生的手眼协调,也训练专注力。

比如说,该校也在家教协会的支持下,让每一名学生在每个月内接受两次职能治疗。该校也从去年开始引进叠杯运动,让学生加强手眼协调并训练专注力。这些活动都给予特殊学生适当的引导。

同在古迹区 与益华齐为特殊教育贡献

在槟城,拥有特殊班的学校较多是国民学校,华小不多。同样坐落在乔治市古迹区的益华小学是于2012年正式开办特殊班,2016年轮到时中正校,这两所学校为华小特殊教育贡献良多。

时中正校内部,飘来老建筑古色古香的味道。

如今益华小学已启动迁校计划,一旦校舍搬迁至西南区,时中就会成为古迹区内唯一拥有特殊班的华小。

时中正校董事长拿督斯里丘光宪去年推介“一砖一瓦献时中”筹款活动,放眼筹募80万令吉扩建并提升校舍,届时将增添两间特殊课室,以每班7名学生的人数计算,该校就可录取多14名特殊学生。

学生人数曾一度破千

时中校史显示,时中学校的前身为崇华学堂,于1908年由客家人戴欣然、谢春生和梁碧如所设立。在成立之初,崇华学堂是借平章会馆作为校舍。

学校的三位创办人谢春生(右起)、戴欣然和梁碧如的遗像,挂在时中正校显眼处。

民国初年,崇华学堂易名为时中学校,这校名带着“合时宜而适当”的意思。该校曾一度迁入中华学校并共用校舍,据说当时有合并为一之意,但这想法没实现,时中后来迁回平章会馆。

直到1920年,时中学校正式从平章会馆迁校至色仔乳巷(现称爱情巷),前苏州旅馆作为校舍。

1938年设分校

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时中学校还需增加下午班应付需求,并于1938年在红毛路5层楼设立分校,色仔乳巷校舍则命名为时中正校。

比起一般学校,时中正校课室的面积较小。

1941年10月的二战时期,政府援引紧急法令征用分校校舍作为军事机关,分校学生被编回正校上课,正校因此恢复上下午班以应付需求。

校史记载,时中学校的学生人数,从创办初年代37人逐步增长至百余人。至该校已设立分校的1939年,两校的学生总数已近500人。世界第二次大战后数年,学生总数停滞在约800人。

1950年1月,红毛路分校在几经波折后重新启用,正校的学生迁回分校上课。1953年1月开学时,正校和分校上下午共开23班,学生共987人,加上夜校学生甚至逾千人,可谓该校的巅峰时期。

人口外移面对学生来源问题

但后来,随着乔治市人口逐渐外移,时中正校及分校都面临学生来源短缺的危机,分校的新生来源曾经一度只有2名,该校董事会决定另觅校地,于1999年新校舍落成后把时中分校搬迁至槟岛西南区的双溪里蒙。

至今仍在乔治市爱情巷的时中正校,多年来仍受到学生来源的问题所困扰,也一度产生迁校的念头。但该校于2016年转型开设特殊班,重新定位,留守乔治市至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