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治市一家咖啡店业者因不满华裔老人只点面食没点饮料,拍下老人的照片并上载脸书,试图以网络公审方式,让老人“红起来”。
这一招,其实当脸书开始盛行时,就已经很多人使用过了,不能说百试百灵,但只要上载者不要犯错得太离谱,绝大多数都能达到目的。
ADVERTISEMENT
说回咖啡店业主,对方当然认定自己没犯错,才会将老人的照片放上脸书,企图引发大家的声讨,谴责老人在咖啡店不点饮料是千错万错的。
其实,“必须点至少一杯饮料”这规矩,并不是上述咖啡店业主首创,这在槟州华人咖啡店和小贩中心,都是很常见的。
食客向来也体恤业咖啡店的薄利多销,尤其经历过冠病疫情,都体谅业主生意难做,所以食客都愿意配合,每桌至少点一杯饮料。
内贸局(以前是贸消局)的立场,咖啡店业主有权力设下消费规矩,但前提是不可牟取暴利。
“必须点至少一杯饮料”,并没有触犯内贸局任何一项法令条文,所以,这规矩是合乎法律,也合乎情理。
不过,要强调的是,这条规矩,也不是依据任何法令条文,授权咖啡店业主去向任何顾客索取至少一杯饮料的费用。
差别在于,咖啡店业主要求顾客点至少一杯饮料并没有犯法,但顾客若坚持不点饮料,亦不是犯法。
一直以来,顾客们都因体恤而顺从这项规矩,或许让一些咖啡店业主感到理所当然,所以就理直气壮地“鸡毛当令箭”。
“顾客若不点饮料,就是顾客的错,你要红,我就让你红。”
该咖啡店业主的帖文,反遭网民一面倒炮轰,搞得业主删帖道歉,但还不能平息网民的“怒气”。
有网民分析,顾客上门点面食没点饮料,但业主每个月有收小贩的租金,就不应再执着一杯饮料的钱。
有人也同情该老人,认为对方可能只足够付一碗面的钱,已没多余钱去付饮料的钱。
不管怎样,当你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十恶不赦之前,奉劝大家千万别把遭遇放到网络公审,以免像这位咖啡店业主一样,想让别人红,自己反而红了起来。
事事皆有两面,切勿以道德绑架他人,尤其当自己的道德观念又不怎么正确的时候。
只是可怜了无辜的咖啡店小贩们。
(作者为本报高级记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